画家何多苓对话建筑师罗珂 怎样对艺术和建筑“做减法”
0条评论 2016-09-12 10:58:20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杨帆

\

9月11日,由成都市文联主办的大型公益类《经典艺术名家讲坛》第十一期在成都经典汇.艺术剧场举办。著名艺术家何多苓先生与新锐建筑师罗珂举行了一场关于建筑的对话。两位在各自领域建树颇丰的人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告诉上百艺术迷,当建筑遇上艺术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何多苓是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油画研究班,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居成都。 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轰动一时。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摩纳哥政府奖等。罗珂是知名景观建筑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他主张设计来源于生活顺应自然,并秉持这一理念身体力行从事改善人居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工作。

\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和自然爱好者,坚信一个好的设计不需要夸张炫酷的外表。罗珂在当天的对话中,首先向大家介绍:“最近我和何多苓老师都在装房子,因此我们自然也聊到建筑、美学和艺术。我们发现,建筑师和艺术家其实能够产生很多有意思的共鸣。”于是他们决定把这种跨界的交流分享更多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次两人的坐而论道。

作为成名已久的何多苓说:“我和罗珂是两代人,我们之间可以产生很多话题,而他作为青年建筑师,也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同时我也喜欢建筑,于是这次对话也是情理之中。”何多苓首先从自己年轻时在凉山州当知青的经历开始说起,他拿自己创作于1982年的作品《老墙》举例:“画面上就只有彝族小孩和猫,还有一个农村常见的土墙,构图很简单,只有横线条和弧形 想法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主题组合在一起。也许讲述了一个故事,也许没有讲述故事,这些都交给观众,这有点像建筑,让他们看到的有文学性的联想。”

\

后来,何多苓还分享了自己《青春》《蓝鸟》《雪雁》等经典作品,他说:“我的画面有固定形象,不像极简主义流派那么极端,但也和简单,我像建筑师那样,在创作前做很多草图,最后选择最简单的方案,没有一点废话。”

罗珂之前完成过诺尔盖察哈尔乔湿地公园、沱江河绿道、来古冰川国家公园游客中心、汶川大地震映秀遇难者公墓等建筑的设计,他的作品风格也以简约风格为主,看似简单,却又蕴含着细节和力量,类似于德国的包豪斯主义,他认为,艺术家还是建筑师,都可以用最朴实最理性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最简洁路径,并且将自己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使用者的体验中。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