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UCCA薛梅∣自信背后,是舍我其谁的气节
0条评论 2016-11-06 17:48:57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范佩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外览

编者按:众所周知,当代艺术之于普通大众好比天书,实为“敬而远之”之物。然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却一改美术馆高冷的形象,9年来推出了数千场公共项目,吸引了数百万人群走进美术馆中。仅去年来看,平均日流量已高达2000余人次,令人叹服!而今年,UCCA再次计划推出420场公共项目,有望吸引200万观众参加,可谓高举“艺术平民化”之大旗,以破竹之势一往无前!
 
因而,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11月8日—9日)举办前夕,99艺术网以本届论坛主题之一的“公共教育”为话题,专访了UCCA首席执行官薛梅女士。言谈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薛梅女士作为UCCA人的自信,其在当今大环境下那份难能可贵的理想主义和舍我其谁的气节更是令人难忘。

\
▲UCCA首席执行官薛梅

99:我们知道,当代艺术对于普通群众犹如天书,然而这几年来UCCA却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群众前来参观,并不断刷新纪录,您认为关键在何处?
 
薛梅:首先在于,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为大众服务”是我们经营美术馆的宗旨,观众不分层次、学历和收入高低。在大数据时代,不断及时地做市场和观众调查是一切事务的前提。以此为基础,我们不断对现有内容和方式做出修正,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对美术馆感兴趣,走进美术馆。
 
\
▲UCCA馆长田霏宇协同艺术家曾梵志为观众讲解作品

此外,显然UCCA这两年已经从由公关推广支持展览转变为由市场支持展览。我们现在做任何展览和活动前,都要先去做市场渠道的开发以期吸引更多的观众。因为公关做得再好,也只是单方面的宣传;而做市场则是要打开渠道,去做活动:通过多方品牌的互相宣传获得更多的观众,并在网上直接和观众进行互动。
 
就我本人而言,我特别关注不同行业目前如何去开发市场,也就是说,我们从未拘泥于美术馆这一个行业。其实不仅是UCCA,如今在新媒体的快速节奏下,所有美术馆(特别是国外的美术馆)都在寻求对于传统美术馆模式的突破,但万变不离其宗——美术馆终究得服务大众。如果美术馆脱离了大众,那么其一切事务就都是徒劳的。好的展览和公共项目得以实现,必须依赖于公众的反馈和自我修正。
 
99:UCCA的观众定位如何?具体有哪些表现?
 
薛梅:我们注重所有层面的群体。美术馆不是画廊,没有针对某一个群体。在大数据时代,通过采集数据和分析,我们发现来UCCA的观众都特别年轻,其中大学生是我们最大的观众群体。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我们需要继续维护,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针对那些数据所表明的、未被充分挖掘的群体下功夫,而不是没有章法地去做。
 
具体来说,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去了解不同群体,比如他们吃、穿、住、行各方面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包括他们的工作方式——是用PC端工作还是用手机工作,兴趣点在哪儿——我们都可以分析出来。所以,你喜欢到某酒店、餐厅吃饭,那你可能会发现它的桌垫上全是我们的展览信息;你习惯滴滴出行,那我们就和滴滴合作,将滴滴驿站移到UCCA门口,你打车就能到UCCA来。再比如你喜欢瑜伽,那我们就把露露柠檬(Lululemon)引入美术馆,那你做瑜伽前就可以看看我们的展览。而且由于露露柠檬是在全球发起的一种生活方式,一般他们的活动都由成百上千人参加,这样一来就能为UCCA引来大量不同层面的观众……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
 
\
▲UCCA携手Lululemon三里屯展示厅推出一周年特别活动

99:在学术高度和群众普及之间,UCCA如何权衡?
 
薛梅:首先,学术标准肯定是不能降低的。但是如何维护不同层面的观众群体,并使其认知水准在展览和活动结束后有所提升,这是UCCA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目前来看,主要还是业内人士和对艺术行业本身比较感兴趣的人在参加学术活动。但UCCA长久以来一直在不断提供愈加丰富的公共项目和活动吸引大众进入美术馆,大众可以自由挑选,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所以,我们相信慢慢地大众会进入到学术领域。“美术馆到底是要做学术,还是为大众服务?”——其实两者必须要兼顾。

\
▲泰德·纳什(Ted Nash)在“劳森伯格在中国”展厅的爵士乐演奏。

此外,展览和公共项目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公共项目之于展览,起到翻译的作用,它能将艺术家和展览内容以各种形式、分不同层次地向大众诠释,好比剥洋葱一样。比如今年6月在UCCA举办的“劳森伯格在中国”展览中,我们不仅从各种角度对展览进行了切入,举办了十几场学术研讨会,而且在展览将近结束的时候,我们还请来了纽约林肯中心爵士乐的创始人泰德•纳什(Ted Nash),联合北京当地的一些音乐人做了为期五天的爵士乐工作坊。前三天,他们在展场内以劳森伯格的作品为灵感来源,创作了十首跟作品相关的曲目。剩下两天,他们则对外进行演出,向观众呈现工作坊的创作成果。这样一来,展览不仅不输学术水准,还跟大众进行了有效的交流,而且打开了音乐的领域,并且最终也使得我们的观众群体更加多元化。

\
▲泰德·纳什(Ted Nash)在UCCA献给劳森伯格的爵士乐

99:今年UCCA计划推出420场公共项目,其中公共教育项目是以何种线索组织开展的?请以最近开展的活动为例,向我们介绍说明。
 
薛梅:公共项目都是以展览为主导而展开的。刚才举的展览“劳森伯格在中国”相关公共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再以今年的几个大展为例,UCCA将艺术家带进各地美院,让UCCA主动走进大学,而不是相反。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我们最主要的观众群体,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外地大学生也参与进来——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维护大学生这个群体,而且还希望它继续扩大。比如我们10月27日在武汉大学开展关于曾梵志的讲座,下一场在清华,之前是在北大。

\
▲武汉大学“曾梵志:早熟的单纯”讲座现场

这是UCCA今年主要的调整。以前UCCA“走进大学”系列只在北京做,而现在我们还走到了外地,甚至其他国家。因为我们不是要做完一件事情,而是想如何做得更好,让受众层面更广。所以我们在公共项目上不断升级,不断加强与外界、各地的联系。
 
99: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项目不仅要传递已有信息,还要通过不同形式生产知识,让已有的价值衍生出新的价值,对此UCCA采取了哪些举措,又如何做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引导?
 

薛梅: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做,但可能还可以做得更好。UCCA采取了哪些措施?首先,我们针对内部成员及时介绍、宣传、讨论相关的公共教育项目;其次是我们的合作方;再者则是参与这些活动的专家和嘉宾。在专家的邀请上,我们还特别注意专家配比,不光有艺术家和策展人,还有社会学家、哲学家等。所以你可以看到,由于大家都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群,当大家聚拢到一块儿时,信息的传播就会更加广泛了。
 
剩下的就要依仗新媒体传播了,比如我们的官网、微信、微博和现场直播,以及你们媒体人。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认为这还是太窄了。所以这又回到了上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还要不断地将我们的一些活动带出去——只有不断地有新的观众进入或了解UCCA,我们的传递和引导才是成功的。
 
99:去年初您为孩子创立了“尤伦斯儿童教育”项目而获得广泛赞誉,目前该项目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否有新的想法加入?

\
▲ “尤伦斯创意探索地带”每周末都会针对2岁至12岁儿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图为小朋友们在“彼得·韦恩·刘易斯暨弗雷德里克·J·布朗”展厅中体验爵士乐与美术结合的工作坊。

薛梅:这个项目已经有一年半了,现在我们不仅增加了十间教室,而且还将原来的项目搬到了新的教室。新的教室采光更好、场地更大,老师也在不断地增加,而且我们还在对传统课程进行开发——总体来说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到了非常良好的状态。如果未来情况稳定,我们希望能够将我们开发的一些课程植入到一些传统学校中去——这是我们的一个新想法。
 
99:前几天,尤伦斯艺术商店(UCCASTORE)的概念店Dorm开幕,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落实到运营上,Dorm借鉴了哪些比较成功的运营模式?
 
薛梅:没有借鉴任何其他的经营模式。因为UCCASTORE本身就是非常成功的经营模式,它在这个行业中永远是要做领头的。Dorm的开幕,我们认为是翻开了新的篇章。

\
▲Dorm by UCCASTORE概念店外览

大家都知道,纸质书现在正在走下坡路,很多人都已经不再买(纸质)书。但现在我们却请来田军老师将他的想法完整地实施出来,打造出一间最贴合实际的“大学宿舍”,并且在798艺术区目前的生态下选择开一间可能入不敷出的书店——因为UCCA做的事情永远是要跟别人不一样的。

\
 
\
▲作为一家美术馆旗下的书店,Dorm和UCCASTORE的共同之处是希望争取艺术的平民性和普及性。但Dorm又和时代稍微拉开一点距离,体现了学生时代对精神生活的纯粹追求,保留了区别于主流社会的独立精神。

作为一家美术馆旗下的书店,Dorm和UCCASTORE的共同之处是希望争取艺术的平民性和普及性。但Dorm又和时代稍微拉开一点距离,体现了学生时代对精神生活的纯粹追求,保留了区别于主流社会的独立精神。
 
我们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美术馆应该做的事。所以我们开了这间书店,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读书,不要放弃纸质书。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倡导。先行者谈不上,但这件事是必须要去做的,而且我们会坚持。
 
99:今年6月底传出尤伦斯夫妇退出的消息,对此,UCCA的机构立场和定位目前是否做出了调整?
 
薛梅:尤伦斯夫妇年事已高,所以他们决定离开。但为了UCCA的稳定性,他们希望能找到新的艺术赞助人将UCCA的建馆精神继续发扬下去。但你说UCCA的立场和定位有没有因此作出调整——没有,我们只会沿着这个方向越做越好。
 
99:凭借您在界内的多年经验和判断,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目前国内民营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未来趋势如何?
 
薛梅:我觉得目前看来,国内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现在做得还是挺好的。比如,上海的龙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都在积极努力地开展儿童美育,这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大家都知道,目前国内状况是,家长以孩子的教育为主,年轻人已经进入到美术馆里了,而如果将孩子的教育也加入进来,那么父母也就来了。
 
至于未来发展趋势,长时间以来可能已经有所体现了。业内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热爱艺术,并且希望能为公众担起企业社会责任的人来做美术馆;这两年也已经有更多的人愿意更多地资助美术馆。所以目前看来,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好。
 
99:谢谢!
 
(注:文章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编辑:范佩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