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塞尚 艾斯塔克湾风景
1882-1883年作
布面油画
59.5 × 73 cm
出版
“塞尚——德国私人收藏的塞尚作品”展览图录 P35 Cézanne Ausstellung 1921年版
《阳光下:普罗旺斯的风景画从古典到现代主义(1750-1920)》 P173 & P249 Beaux-Arts美术馆 2005年版
展览
1921年 塞尚——德国私人收藏的塞尚作品 Cézanne Ausstellung / 柏林
1940年 Allied Art for Allied Aid——红十字会慈善展览 M.Knoedler& Co.主办 / 纽约
1966年 Gulf of Marseilles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纽约
2005年 阳光下:普罗旺斯的风景画从古典到现代主义(1750-1920) eaux-Arts美术馆 / 马赛、Beaux-Arts美术馆 / 蒙特利尔
来源
Hans Wendland博士, 柏林
Bemheim-Jeune et Cie画廊,巴黎
Paul Cassirer,柏林
Margarethe Oppenheim, 柏林(1910年从以上收藏家获得)
Karl Haberstock, 柏林和伦敦,S. & R. Rosenberg, 伦敦(1937年7月从Margarethe Oppenheim资产中获取)
Andé Weil, 巴黎
Carroll Carstairs画廊,纽约
Marshall Field夫妇,纽约
David Rust女士
起源教堂与大公宗教会,旧金山
现任收藏家自1979年收藏至今
说明
作品成交后,交割地点为中国香港
保罗·塞尚
在塞尚眼里,“和谐”与“深度”是其艺术观念的关键所在。与印象派将轮廓线隐没于色彩的闪烁不同,塞尚更强调经由坚实轮廓线确定的、物象的本质——“体量感”。塞尚清晰地认为,“自然的万物都可以用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来表现,那就是根据透视法则,使物体块面的前后左右都集中在中心的焦点上。这表示宽度的水平平行线是一种自然界的划分,也可说是全能的、永恒的神所展开的。而与水平线交叉的垂直线会增加深度。”在他看来,任何对象在视觉层面上都是由一系列几何形体所构成,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从中抽离出几何化的样式,通过色彩之间的相互比对、色调的相互关系从而呈现出内在稳定的“结构”和物象各部分之间和谐的“整体关系”。
塞尚《圣·维克多山》1887年作
“物体是直接体现在自身的全部轮廓中也好,结束在其全部细部中也好,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一物体必须在面对其他物体时能够在其自身体积的深层落地生根,它逐渐弱化的边缘能够同时表明它的实际存在,此外,与世界相关的物体和与物体相关的世界,应能保持亲密无间的协调一致性。”因此,世界之于塞尚而言,在表象之下,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秩序化的图景。
艾斯塔克湾的房顶与水岸
作品局部
在塞尚那里,“风景画”是与世界之间展开沟通的媒介,而“故乡”则始终是极具魅力的灵感源头。艾斯塔克湾,一个位于普罗旺斯的渔港,不单是塞尚的故乡,亦是一处景色宜人的海滨度假之地。为此,带着创作的冲动和发现自然的眼睛,塞尚经常到访此地,反复将它入画,在重复的对景写生中创造出佳作。
作品局部
在作品《艾斯塔克湾风景》中,笔直、刚健、形象鲜明的东西构成了他所创造的视觉诗篇中的重要核心。这让每个物象在饱含着沈稳而又密集的体积感之余,又迸发出彼此之间简洁、充实而又响亮的节奏感。
塞尚《艾斯塔克湾与伊福堡风景》 1883-1885年
伦敦佳士得2015年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及超现实艺术晚间拍卖
成交价:USA 20,500,000
在《艾斯塔克湾风景》身上,浓缩了塞尚近乎所有与众不同的审美意念和艺术才华。就像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美学家和哲学家艾黎?福尔所归纳的那样,“他的风景画摆脱了具体的地域性,很像遥远外星地貌,这块断面归结为某些独立的、基本的群体,它们决定着他的油画结构。……无时不在的最直接、最物质化的感觉无不被画家的精神引向精确、精密、纯洁的巅峰,能够最大限度地被人理解、领悟。”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