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卢奥 教堂内部
1945年作
布面油画
56 × 42 cm
出版
《Rouault》 P140-141 Editions Cercle D’art
《卢奥与白桦派》 P48 松下电工汐留美术馆 2005年版
《Georges Rouault》 P103 Misool Sarang 2006年版
《中国油画院陈列馆大师研究计划 乔治·卢奥》 P56 中国艺术家出版社 2014年版
展览
2005年 卢奥与白桦派 松下电工汐留美术馆 / 东京
2014年 中国油画院陈列馆大师研究计划——卢奥作品展 中国油画院陈列馆 / 北京
说明
附由卢奥基金会签署的作品证书(签名人为卢奥孙子)
乔治·卢奥
卢奥的整个艺术生涯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地创作宗教内容和题材的作品,无论是圣经人物,还是教堂建筑,皆无不体现出极高的精神性与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尽管受到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主观狂野的色彩和趋于表现主义的形式为“自我”的显现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但无疑,作为从野兽派团体中突围出来的一位,卢奥的绘画却因宗教性的内涵而愈发隐忍,颇具深意。
而从1927年起,卢奥的油画逐渐开启了他著名的厚彩设计风格。在此时的作品《神圣的脸》、《老国王》等中,我们得以窥见他经典风格的形成:开始使用更加厚重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表现对象,从而致使笔下的物象、人物往往有着浓重的黑色外轮廓和粗笨古朴的形式;浓郁饱满的色彩彼此渗透,同时又被限定在特定的区块内,最终形成凝重的肌理和有如彩色玻璃般斑斓的装饰效果。这显然与他早年作为彩色玻璃画匠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成就了卢奥最具代表性的个人符号。
艺术家的其他宗教类题材创作
1940年之后,卢奥不再受他的艺术赞助人所控制,其艺术变得更加理性,同时,也更为凸显出个人化的风格。1945年,卢奥创作了《教堂内部》,作为虔诚基督教徒的卢奥在其中投注了无尽的崇高感,也集中体现了他在四十年代的艺术追求。在色彩上,艺术家选用大面积的蓝绿色和赭色涂抹出教堂内部的墙壁和周围的环境,继而营造出静穆深沈的气氛。富有秩序感的几何构图以及教堂拱顶的不断延伸促使人们视线的焦点自然地投射到画面中央的祭坛画之上。饱满的红色和明亮的黄色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圣光。黑色的轮廓线粗壮而确定,使得强烈的暖色调变得温和而节制。前景的人物凸显出宗教对于人的关爱,同时也使得画面更加活跃,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以至于当人们面对这件四十年代宗教建筑题材的代表作时,其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强大的气场和宗教的崇高感仿佛能够将人们摄入到教堂的空间中去。就像卢奥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的艺术在两个世界之间寻求平衡:暝想的世界(相当陈旧、恒远的一个词)和客观的世界。这两个世界相汇相融,亦难解难分”,在《教堂内部》中,现实与精神的空间终究合二为一。
作品局部
可以说,卢奥是第一位真正将宗教题材和宗教精神运用到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画家。这种“宗教精神”甚至已经融入到“艺术创作”的行为本身。正如卢奥在作画时,喜欢身着白衣和白帽,他将艺术视为上帝赋予画家的手段,并由此对艺术有着无比的虔诚。在创作《教堂内部》之后不久的1948年,他将自己认为未完成的三百多件作品判处了火刑,并公开焚毁了这些他认为不允许存世的作品。他的艺术并不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完满境界,而是为了做到“更真实、更智慧,以最终达到不完满者的尽头”。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