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艺术区调查报告
0条评论 2017-07-18 10:18:21 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张玉 刘寻美 王雪茹 石豪 胡斌

\

在上海这座经济繁荣、文化不断发展的现代化都市,艺术区在近几年陆续兴起并形成了属于上海的独特属性,同时也有一些老园区面临改造和解散。带着对上海艺术区的向往与探秘之心,记者走访了上海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园区。

上海 M50 艺术区
上海 M50 艺术区

新桥艺术区

从上海虹桥站出发,经地铁、出租车约两小时,到达距离虹桥车站约20公里的名企公馆·新桥艺术园区(以下简称新桥艺术区)。新桥艺术区是一个占地面积约34万平米的文化产业园区,周边是正在快速开发的商业和创新企业聚集地,距新桥镇约1公里,新桥目前是上海当代艺术家工作室最为集中的艺术园区。

新桥艺术区
新桥艺术区

园区很大,有两百多栋楼,砖红是整个园区的主色调。园区现在有200家企业,但真正作为艺术园区是从2014年开始的,现在有一些艺术家和藏家也正在做工作室和展示空间的装修。由于在市郊,平时参观游客很少,来园区的多数是艺术界的专业人士。新桥艺术区艺术总监乔伟介绍,除了艺术家工作室,园区有两个面向国内外艺术家的驻留空间,并设有中国古代石雕展示中心、美术馆、设计师工作室、影视创作工作室和艺术品仓储物流中心。现在,园区三期的开发也在做产业升级,对此,当地政府也很鼓励,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资金上的支持。

乔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之后一直在上海,从事当代艺术相关工作12年之久,做过画廊、艺术家经纪人。乔伟说,新桥艺术区希望吸收的艺术家是把艺术当做一生事业的,而不是市场不好就转型的艺术家。这几年上海的艺术生态越来越好,加上上海政府对文化艺术的推动和支持,上海新开了很多私人美术馆和国际性的画廊,也吸引了很多上海之外的艺术家来上海发展,新桥艺术区不同于以往老艺术区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据他介绍,目前入驻园区的艺术家有70至80人,除了中国的艺术家外,还有来自英国、德国、西班牙的艺术家。他们的身份比较多重,有美术馆馆长、艺术院校校长、大学教授等。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胡介鸣两年前将工作室搬入了新桥艺术区。胡介鸣入驻园区主要出于节约时间成本考虑。胡介鸣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工作,新桥艺术区正好处在工作单位与家之间。安静和大空间的创作环境是目前新桥艺术区最吸引艺术家的地方,但是对于园区还未健全的配套设施,胡介鸣仍在坚持适应。由于园区离家较近,他平时并不居住在工作室,工作室只是一个艺术创作的场所。胡介鸣讲道,工作室虽然空间很大,但装修很简单,有时候接待客人就显得不太合适,来这里就是为了艺术创作。乔伟说,新桥在吸收入驻艺术家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品质。对每个艺术家的入驻,乔伟和同事都会参考收藏家、策展人、画廊主的意见。目前入驻园区的艺术家涵盖老中青,年纪在三十到四十岁的大概占60%;在四十到五十岁的大概占20%;五十岁以上的大概占20%。年轻艺术家稍微偏多且国外留学回来的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乔伟表示这样的格局会让园区更有生命力,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和学习。艺术区每年都会有新入驻的艺术家,但离开艺术园区的艺术家很少。

艺术家的家

已退休的大学教授林加冰是首批入驻新桥艺术区的艺术家,今年已72岁,但对艺术创作的热情有增无减。林加冰工作室在园区19号楼的4层,工作室面积很大,容画室、小仓库、会客厅和生活区于一体。平时他就生活在这里,平均一周只回家一次。林老笑言这样自由度会更大,艺术家还是更喜欢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2009年至2014年,林加冰的工作室在上海东北方的五维创意园区,靠近市区。之后,五维创意园区被婚纱摄影工作室大面积占据,让人感觉不协调,整个艺术区已经没有了之前浓厚的艺术氛围,很多艺术家已经无法再在园区待下去了。林加冰说租金上涨不是搬离五维创意园区最主要的原因,他觉得新桥艺术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采光比较好,而且这边的工作室空间很大,这是他所喜欢的。新桥这边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一旦各方面完善了,租赁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有些艺术家可能也会吃不消。林加冰表示,假设有一天离开新桥艺术区,主要原因会是租赁方式的改变。现在入驻的艺术家一部分是用作品抵房租,如果这种方式持续不变,他可能就不会离开。首批入驻新桥艺术区的外籍华人艺术家刘广云坦言,现在艺术园区很空旷很安静,很适合艺术创作,但这里公共交通很不便利。如果有时候朋友聚会或者有合作伙伴谈事情,去一次市里挺麻烦的,只能开车,有时候叫车也不方便。但话又说回来,他有时候也不希望艺术园区很快地发展起来,如果一旦发展起来,就离艺术家搬离艺术区的时候不远了。

林加冰工作室
林加冰工作室

艺术区租金上涨是每个艺术家搬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作品抵租金是新桥艺术区租赁方式的一大亮点。由于城市化发展,新桥艺术区租金也以每年5%的幅度上涨,但以作品抵工作室租金仍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青睐,这样不仅对年轻艺术家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利于艺术家与园区的共同发展。乔伟告诉我们,随着艺术家的成长,他们的支付方式越来越自由,有些艺术家逐渐放弃了以作品抵房租的方式,反而更喜欢用现金直接支付。

新桥艺术区建立之后,附近也有一些区域在效仿,基本都是以新桥艺术区为中心,零散地分布了一些。上海的徐汇区政府开始介入,除此之外浦东、闵行、虹口等区政府也陆续在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在过去三年主要方向是做艺术创作基地,之后会更多地吸收藏家、设计公司、艺术机构以及商业机构等。乔伟认为良好的性价比以及浓厚的艺术氛围,对艺术家、藏家和艺术机构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于艺术家来说,能够安静地在一个适合的艺术区创作,是不愿意频繁更换工作室地点的。

多样与多元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馆长朱晓杰现在一半时间在上海,一半时间在老家洛阳。朱晓杰在艺术区租赁的空间准备办类似书院性质的集展示、教育、文化传播和交流为一体的会所。当被询问到来新桥艺术区的原因,朱晓杰表示上海艺术园区少,并且基本都是当代艺术园区,而新桥这边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都有涉及,所以就考虑过来。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艺术氛围和整体的性价比,艺术氛围是吸引他来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方,找这样一个园区也不容易。朱晓杰认为入驻园区后他的领域与园区之间肯定是互补的,彼此之间可以更加多元化。另外,朱晓杰认为在上海比较自由,施展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大,会更轻松一些。

国内外艺术圈现在对上海的艺术生态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来上海如果看画廊或者美术馆就去西岸,如果做艺术家工作室或者做收藏家收藏机构的仓库、展示机构和接待的话,就来新桥艺术区。西岸的发展跟新桥艺术区基本属于同步,双方经过3年发展都已初见规模。西岸做美术馆和画廊冲在前边,新桥作为艺术创作的后方基地,与它们互补,这对松江整体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当代文化积淀。

上海西岸艺术区
上海西岸艺术区

东湾艺术中心入驻上海西岸已3年时间,在滨江西岸产业带的最南端。东湾艺术中心负责人吴建好认为,北京和上海的艺术市场和艺术园区的运作差别是很大的。北京大部分是艺术家自发派生出的艺术区,而上海是政府进行规划来引导艺术区的发展,当然最后还是由市场来决定艺术区的存在。尽管上海也是海纳百川,包容性很强,但现在纯粹的艺术家的园区上海并不多。

吴建好介绍,西岸地理位置很好,但政府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做非常强的商业项目,而是倾向于文化艺术产业,想形成一个真正沿江的文化艺术带,现在这个规划已得到有效实施并已初具规模。西岸艺术中心是西岸集团对整体投资、建设和规划进行管理,投入很大。西岸将依托滨江腹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公共文化项目的点睛之笔,带动整个区域的文化气氛和空间品质。

目前,西岸比较有影响力的有龙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很多人来上海西岸,就是看美术馆和其他艺术机构是否有好的展览。达到一定标准入驻的美术馆和机构在后期运作上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政府也会根据相应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和支持。西岸这些美术馆和东湾艺术中心等机构均为免租金入驻,是政府的鼓励政策,但也有要求,如机构一年要做几次达到一定影响力的活动,美术馆馆藏要达到什么级别、什么数量等。在两个美术馆的基础上,西岸还有临时搭建的西岸艺术中心,每年都会办一些设计界、艺术界和画廊博览会。围绕西岸艺术中心,还有一些特殊性的艺术机构,如上海摄影中心等。除了画廊、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目前西岸还没有艺术家工作室入驻,也没有专业的艺术品商店、餐饮之类。近两年全球知名的画廊也开始在西岸的艺术中心办展览,但相较于第一年,第二年大牌画廊数量并不多。

在上海发展较为完善的艺术园区当属M50。M50是上海最早的艺术区,当时因为房租便宜,很多艺术家将工作室开在了M50,艺术家慢慢多起来之后跟艺术园区艺术家签约的香格纳画廊也入驻M50。2006年左右很多国内外画廊、策展人陆续入驻并关注M50,M50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园区发展成熟之后就面临房租上涨、工作室空间有限、不能满足艺术家需求等问题,艺术家陆续搬离M50,画廊和艺术机构越来越多。有艺术家说,目前园区内房租已涨到了8元每平米,这对艺术家来说负担太重,只能撤了。据相关人员介绍,M50里的机构和画廊这几年经营也有困难,很多机构转向了市场化而非传统画廊的经营模式。目前M50已经是一个带有旅行景点性质的并可参观的艺术场地,每天游客都很多,增加了互动性,也为盈利机构带来了更多交易,跟798有相似之处。

M50 艺术园区的涂鸦墙
M50 艺术园区的涂鸦墙

上海大部分园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在市场规律和调控下成长起来的,不会一天一个样子,当然艺术园区的“走走留留”也不是罕事。位于上海市黄金地段的红坊艺术区也是上海老牌艺术园区,交通便利、艺术氛围浓厚、发展完备。但由于政府整体规划,红坊面临重新改造和规划,园区很多机构已陆续搬离,如政府主导的民生美术馆搬到了浦东,华氏画廊搬到了西岸。拆迁改造后的红坊会呈现怎样的面貌,目前不得而知。除了政府规划,艺术园区由于自身原因解散的也很多。吴建好说,艺术园区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具有前瞻性的眼光,通过对城市的综合性规划、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方式来解决艺术园区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建设资金等实际需要。同时文化项目带来的区域价值提升又可以通过商业开发转化对冲政府的前期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吴建好认为上海的观念很新潮,大家一直都认为上海只是经济中心,但他认为上海的文化艺术产业也会很快发展起来,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红坊园区一角
红坊园区一角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