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小情绪尚欠大表达,上海80后艺术家如何作为?
2018-02-27 09:11:2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乐梦融

\
观展观众 展方供图

眼下,上海美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上海美术人才的梯队建设也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大批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艺术家正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成为中国美术承上启下的重要力量。近日,“海上80——上海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第二站”在普陀区文化馆举行,展览遴选30余位80后艺术家的近70件作品,被视为上海80后艺术家一次阵容齐整的汇报。

成熟

“我原以为80后还是以前的卡通爱好者,但观展后发现,80后在艺术上已有了自己成熟的想法,有些作品还体现了一种生存状态。”评论家汪涤说。他认为,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80后画家更多地在日常生活状态中,表现了个人的情绪。他们关心的不是宏大的东西,而是自己的私生活、小情绪。这是优势,也是劣势。评论家李诗文指出,80后在作品语言上过于局限、过于精致,注重微观叙事,太突出视觉上的观感,这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苦衷

面对评论家们对微观化、精致化的质疑,有80后艺术家道出了自己的苦衷,80后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我没有大的空间,怎么把握大的尺幅,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我如果有200平方米的画室,就可以创作大尺幅作品,但我连20平方米的工作室都没有,这导致我的作品越来越小巧与精致。”

发声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评论家傅军说,80后艺术家群体没有思想与历史的包袱,但有沉重的现实压力,他们与市场相近,与当代艺术相契。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压力的急剧增大,使他们在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学习、展示机会、发展机遇上都深受影响,“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被最广大的人群听见而且得到认同,可能要付出比他们的师辈们更多的努力,这些年轻艺术家正面临着如何协调经济、生活压力与在艺术行业内获得持续成长之间的矛盾。”

据悉,该展览是继成功举办两届“海上漂移”展览和“海上·70”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之后,又一次以“海上”的名义举办的专题展览。展览由上海市青年美术摄影家协会、普陀区文化馆主办。(新民晚报记者乐梦融)

【马上评:时不我待】

小情绪有余,大表达缺位,这是评论家们在参观展览感触颇深的一点,题材的视野和纬度,继承了本土艺术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的传统,目力所及的作品不会单调重复;对世界的认知有深度,但作为艺术表达,很难让观者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共振。对时代、对生存环境的感知还是缺乏发自内心的烈度。

这恐怕是在看本土80后艺术作品时,感受最深的一点。收藏机构、国立或民营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崛起,展览平台接连不断,上海已经为新一代的艺术家打开了聚光灯,上海的80后90后艺术家是否做好了接力的准备,是否有雄心和使命感,成为中国艺术力量的中坚?时不我待。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