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五六月间,随着“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第二个周六)的接踵而至,全国的博物馆都会一起进入“大日子”,活动琳琅满目。
今年,广东省博物馆尤其受关注:这边是“5·18”当天火爆刷屏的抖音短视频“文物戏精大会”中,由他们派出的“国宝”担纲开头、结尾;那边又破天荒地将博物馆的体验馆开进了机场新航站楼;“遗产日”,一场时尚的服装表演款款走入“粤博奇妙夜”;由粤博牵头的广东文创联盟,正在操办首届全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有人拍手,有人疑惑,但谁都不否认,这家博物馆真火!
粤博的“圈粉”海报
今日的博物馆,到底会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揭开神秘面纱之后,他们还有什么猛料、新招?记者独家专访了广东省博物馆的“一号守护人”——馆长魏峻。
文物能当“戏精”吗?
5月1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一起入驻了抖音短视频平台。同时,基于七大博物馆提供国宝原型编制的短视频“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作为宣传片出炉,旋风式刷爆微信朋友圈,四天播放量即过亿次。
记者:这部短视频已成为今年当之无愧的“博物馆大片”,粤博国宝的参演比重很大啊!粉丝们数出了三件……
魏峻:是的,这是网络平台和国有博物馆的一次合作尝试,由湖南省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发起,我们第一批参与了。平台方希望我们提供知名度和辨识度都比较高的国宝级藏品,我们提供了五六件文物备选,最后他们根据“剧情”选定了三件:分别是片子一开始出声的那尊明代潮州窑白釉观音立像,以及结尾处的明代嵌银丝观音铜立像,和捧着腮的北宋木雕罗汉。
记者:一头一尾,戏份很重!这段爆款短视频可以说是今年文博界的现象级事件了,受到很大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议论。你有压力吗?
魏峻:这段“戏精大会”一播,网友们绝大部分是赞同的,但我们也确实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是搞笑、趋时,破坏了文物的严肃性,过于谐趣。这些批评当然给我们带来压力,但我觉得,既然博物馆是文化服务机构,想更多吸引年轻人关注,就需要适当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是每个人都听得进很严肃的介绍,博物馆阐释方式需要多样化,但前提是阐释内容应该可控。
我们反对博物馆的泛娱乐化,认同不能把博物馆变成游乐场的观点,但我并不反对在内容可控的前提下、采取新的方式吸引观众,特别是90后、00后的观众。博物馆发展需要稳定、永远的流量,但不等于我们就完全不需要瞬间流量。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年轻人,他们不一定就马上走入、立刻爱上博物馆,但至少知道博物馆有文物、有宝藏,值得来。
记者:如今粤博里的新鲜事很多,前两周你们与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合作的“百年时尚、织造未来”展演,不仅拍海报时有模特、时装与文物同框,而且当晚把博物馆变成了一个高大上的T台。但也有一种声音说,博物馆现在不再像博物馆了,静谧庄重被喧嚣热情所取代。
魏峻:博物馆要想传承文化、发展自身,很重要一点要有现代生命力,要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大家感受到确实跟自己有关系。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文物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不光是时装表演,还有音乐会、诗词朗诵会等形式都走进了粤博;而且也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还努力让博物馆资源走进地铁、商场等城市的窗口。博物馆是公共文化的展示空间,我们有意识地打破一些固有的“边界”,一方面希望吸引“新粉丝”,另一方面在这个新颖多元的时代起到“固粉”效果。
博物馆怎么搞文创?
5月30日,广东省博物馆文创体验馆在白云国际机场二号航站区正式开业。体验馆共有两处,除了售卖广东文创联盟9家成员单位和非遗单位提供的五百多款文创产品外,还在陆续引进广彩、广绣、端砚、石湾陶塑等广东非遗体验项目。这是全国第一家开进机场的博物馆体验馆。
记者:你们最近在机场新航站楼开的店,人气很高。负责人介绍说,很多商品都已补货,第一批进驻的广彩大师谭广辉制作的瓷盘尤其“畅销”。
魏峻:先要纠正你一个概念,不是“开店”,开的是“体验馆”。我们不只是销售文创品,还希望突出的是展示和体验,让人们体验岭南文化遗产后能引起共鸣,更好地传承、传播。这也是博物馆打通“边界”的尝试,利用机场南来北往的客流,展现传承的技艺、活态的文化。
记者:那具体要怎么体验呢?
魏峻:我们计划陆续安排代表性的岭南非遗项目传承人来现场制作和展示,并专门设计适合旅客参与的半小时左右互动项目,例如端砚拓片、广彩调色等等。去过的人会发现,体验馆整个空间的布置都是雅致的,与岭南文化韵味相映衬。
其实接下来还会有新的尝试。我们正在商议,从今年下半年“外销扇”展览开始,把在粤博的部分展览延伸过去,将文物送到新航站楼的艺术中心展出,相关教育互动的节目则在体验馆进行。
粤博会上《国家宝藏》吗?
2018年起,广东省博物馆将连续五年推出“微展览”系列,全面向社会招募策展人。
记者:让我们再回到展场中来。从展览排期表上看,粤博每年展览的数量好像比以往减少了?
魏峻:粤博原来每年会举办20多个临时展览,最近几年这个数字降到十一、二个,这样保证每个展览有相对较多的经费和资源投入,实际起到了提升展览质量的效果。
记者:在前一阵热推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中,没有看到粤博的身影,还是让岭南的观众颇为失落。
魏峻:“国家宝藏”确实是一档让博物馆热起来的好节目。但第一季时采取的“8+1”的模式,即八家‘央地共建’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结构。粤博不是央地共建博物馆,所以没能参与第一季。
记者:那么在下一季“国家宝藏”节目中有没有粤博?
魏峻:粤博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能在《国家宝藏》节目中看到粤博的身影。
什么人能进粤博“修文物”?
粤博2018年向社会公开招聘4名工作人员,岗位涉及藏品研究、网络编辑、图书管理、展览施工管理等。报考人数有353名,经过笔试、复审、面试等环节,入选者上周已基本确定。
记者:经过多个热播纪录片、电视节目的发动,在博物馆工作似乎被罩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面纱,公众的接受度大大增加了。之前也看到有粤博的职员感慨,好在早生了十年,不然现在都挤不进这个行业。
魏峻:现在的招聘确实火爆,应聘人数比往年成倍增长。以往博物馆更偏重文博、考古、文物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现在其实非常多元,网络传播、公共教育、策展营销等都在招募中。不过博物馆毕竟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工作清苦而物质回报有限,所以既要有文化情怀,更应脚踏实地。
记者:我们初识时,你还是水下考古界的青年学者,如今成为粤博的管理者已经6年。现在还有时间从事专业研究吗?在考古人和馆长这两个身份中,你更属意于哪个?
魏峻:现在确实没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做考古研究了,但我还是会担任一些专业领域的策展人,并且很乐意通过“馆长导览”去直接面对感兴趣的观众。做研究和当馆长其实本质上并不对立,关键看自己喜好。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毕竟有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但当馆长是直接服务于一个机构,并管理着这个机构服务社会,我也尽力而为,不敢懈怠。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