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家已经取代美国藏家成为艺术市场最大的客户”。近日,在香港苏富比今年春季公布的《当代艺术亚洲市场报告》中,透露出亚洲艺术市场的最新趋势及亚洲藏家的突出活跃。
无独有偶。今年的中国艺术品春拍市场已近尾声,在书画略显疲弱的环境下,中国瓷杂艺术品的“不俗”表现为2018年春拍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可圈可点。数据显示,201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总成交额为10.8亿港元;香港佳士得春拍为11.52亿港元;中国嘉德春拍为2.539亿元;北京保利春拍约9亿元。无论是香港市场还是内地市场,多家著名拍卖行的成绩均超过了2017年秋拍。
数据显示,近年来,亚洲尤其是中国藏家开始在全球拍卖会上表现日趋活跃。与此同时,欧美市场对中国瓷器、字画等传统艺术品的拍卖也不断增加,亚洲藏品对各国藏家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拍卖中心和全球艺术市场的目光逐渐转向亚洲。据一家艺术网统计,以香港和内地12家市场权重最大的指标拍卖公司的成交数据为基准,2018年春,现当代艺术板块共上拍了2230件标的,其中1746件顺利成交,成交率为78.3%,总成交额为36.8亿元。在成交件数相差无几的前提下,这一成交额同比2017年春季,上涨了58%,涨幅惊人。而从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四大拍卖行的成交情况看,瓷杂板块风头盖过中国书画板块。仅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首度出现3件中国工艺珍品以超过亿元价格在半日内成交。其中,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碗及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皆以2.39亿元成交,前者刷新了清康熙御瓷的成交价纪录,后者刷新佛经世界拍卖纪录。对此,专家认为,作为市场上行的“号角”,高价拍品在每一次市场热潮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2018年春季,千万级高价作品对市场的拉升表现得尤为明显,也预示着市场结构的深层次变化。中国内地拍卖市场格局,一直被中国书画和古董主导。自2009年开始,从“捡漏儿”时代到“亿元”时代,中国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每一年都会有一个新的纪录出现。如今,中国艺术拍卖市场规模超过英美成为“全球第一”。
在国际资本市场,艺术品是全球三大投资项目中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极财富”。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10年中,全球股市回报率为6.5%,而艺术品的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16.6%,艺术品投资收益几乎跑赢了所有的投资品种。另外一组数据显示,根据近年来的拍卖行情分析,中国艺术品回报率高达200%以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正随着居民消费提高而提高,仅2018年一季度,艺术品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7%。在眼下相对微妙的经济环境中,今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的“给力”表现,对于大多数参与者而言,至少带来了一些乐观的暗示。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扩展,藏家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预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即将井喷。
面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火热,专家提醒,拍卖价格作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晴雨表”,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市场的活跃度,未来一段时间内艺术品收藏还将继续保持强势,但投资艺术品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对于收藏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来说,拍卖价格只能是一个市场参考价格,而不能成为自己购买和收藏的一个依据和价格标准,不能以此来左右自己的收藏趋向和思路。与此同时,不能忽视风险,更切忌举债购藏。因为艺术品虽具有“高回报”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变现不易”等风险,如果是举债投资收购的话,万一急需现金时,则可能因无法像股票一样及时变现而误了大事,收藏者更可能会因高价进低价出而蒙受巨大损失。此外,近年来,有关假拍、炒作、自卖自买等事件屡见报端,因此收藏者要做到心中有数,眼下的拍卖成交价格也存有一定水分,应保持头脑清醒。专家认为,一个健康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其主要诉求应从短线投机变为对艺术家作品长远购入收藏,只有这样,艺术品收藏市场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