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辉作品词语分析 2009-02-06 09:48:10 来源:99艺术网 点击:
笔者将毛旭辉的艺术生涯分为生存境遇的个人体验时期和思考当代社会问题的时期,在对毛旭辉第二个时期作品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他的作品和名称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第二个时期的作品主要对日常事物的研究,从对物象的研究回到对自身的关照。作品的概念具有先行的特点,概念是他的表意体统,统摄了画面中


  结论

 

  标题在毛旭辉的作品中极其重要,从概念的角度理解毛旭辉的作品不但可以从观念上把握毛旭辉思考问题的思路,而且可以在画面上通过观念去链接各个看似分离的物象在本质上的同一性。他的概念解蔽了日常事物的属性,使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被揭示出来,使人们对存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标题作为概念,在解读毛旭辉的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毛旭辉标题的指引性,将不会清晰的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其画面的精髓,而往往容易被画面的具体内容所左右,被笔触所干扰,被其美学观所影响。

 

  词作为毛的表意系统,使毛的绘画具有了观念。但是毛的作品首先属于绘画而不是观念摄影或别的什么。在《权力的词汇》和《日常史诗》两大系列作品中,作者以绘画的形式将日常事物进行并置,而不是将日常物品的照片或现成图片进行拼贴,这两种手法能达到同样的表意,而因各自的手法的不同,最终导致画面效果的绝对不同。

 

  回顾艺术史,传统具象绘画逐渐成为了描绘物质世界的工具,由于其题材的单调和语言的贫乏而遭到抽象绘画的诘难和反对。从而抽象绘画将“精神”这个形而上的概念提到了重要地位,这种“精神”的泛滥成为了点、线、面的世界,形成了远离尘世的乌托邦。最后抽象绘画沦为了波普艺术的造反对象。新的艺术形式在强化和独尊观念在艺术中的价值,使绘画的技艺逐渐脱离其原来的价值体系,艺术成为哲学和政治的图解,导致了自身的终结。

 

  毛旭辉反思传统具象绘画的危机,力主新具象绘画,用新的观念刷新具象绘画。他反对完全抽象,他总是将具象的事物逐渐抽象化形成一种简洁、明确、有力的形象。这种形象虽具体但其所敞开的意义空间却具有无穷的召唤力6。他用表现的手法去描述可视的物质世界,他认为表现的手法是伟大情感和思想的仆人,而颜料、构图、标题、物只不过是震撼人的灵魂的手段7。他在重新对绘画的可能性进行探索,特别是开拓了绘画表达精神的新领域,并且对拼贴手法、现成品和表现主义这些现代艺术的手法在绘画上的重新利用。而这种重新利用,并不是A手法+B手法=C手法简单并置所获得的意义,而是在中国当下语境的新意义。这种方法超越了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极端偏见,大胆地向传统艺术回归,将现代主义的各种因素与传统的样式结合起来,让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样式和材料媒介自由地统一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在综合继承包括现代主义在内的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折衷风格。

 

  注释:

 

  1《大毛物语:西南艺术中的毛旭辉现象》 高名潞

 

  2《作品必须与我感觉事物的角度和思考有关-毛旭辉访谈录》刘淳

 

  3《艺术问题即人的问题》 毛旭辉

 

  4《大毛物语:西南艺术中的毛旭辉现象》 高名潞

 

  5《毛旭辉的剪刀情结》 朱 俊

 

  6《毛旭辉的剪刀情结》 朱 俊

 

  7《新具像艺术——在现实与内心之间》杭间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书名、作者名、出版社)

 

  《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下册》 责任编辑 马俊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 (美)威廉 .巴雷特著

 

  商务印书馆

 

  《新具像艺术——在现实与内心之间》 杭间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

 

  《中国经验》 主编 王林 香港新星出版公司

 

  评论:

 

  《大毛物语:西南艺术中的毛旭辉现象》 高名潞

 

  《从“圭山”出发——论毛旭辉的艺术精神》 李 森

 

  《毛旭辉的剪刀情结》 朱 俊

 

  《评论摘要》 佚 名

 

  《瞧,毛旭辉这个人》 杭 间

 

  《艺术家与时代——由毛旭辉引起的话题》 林善文

 

  自述:

 

  《对主要创作阶段的自述》 毛旭辉

 

  《艺术问题即人的问题》 毛旭辉

 

  《艺术手记》 毛旭辉 《艺术界》2002年第4期

 

  访谈:

 

  《毛旭辉访谈录》 张朝晖

 

  《作品必须与我感觉事物的角度和思考有关---毛旭辉访谈录》刘淳

 

【海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