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浸淫4 2009-09-21 16:48:4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由华彬集团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华彬论坛”于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华彬大厦华彬中心紫金剧场和北京华彬费尔蒙酒店举办,“华彬论坛”是一个关注全球性文化议题的年届性高端论坛。

 

 

  99艺术网:回到收藏,当然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记得在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就有老师提出来说,先不说这个论坛到中国来召开有什么意义,只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收藏?什么是西方人眼中的收藏?中国所谓的收藏又是什么?我倒是很想听一听您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孙晓彤:我觉得什么是收藏,每个人评判的价值和每个人看待的观点不一样。有很多人,当然有一些人更多地是出于一种个人的喜好,我喜欢就拥有这个,这是一个很简单,很直接的,很多人是这样做的,包括我们也知道最著名的小萨奇,他就是这样,只要我喜欢,我就拥有,我大量地购买。当然还有很多很理性的收藏,他去做很多的研究,很多的背景,这在西方来讲是很普遍的。包括我在做画廊期间,我所经历的一些西方的藏家,他购买他喜欢的艺术品,更多地不像我们那么直接“我喜欢,我就拥有。”他要做很大量的背景工作,他去研究艺术家的作品,研究艺术家哪个时期的作品,然后看艺术家的比例,收藏是非常谨慎,非常认真的。

 

  99艺术网:有点像学术研究?

 

  孙晓彤:对。

 

  99艺术网:宏观来看,欧美和中国的收藏,一个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孙晓彤:我觉得他们可能更为理性。而我们是直观的或者是潮流性的,所以这个是需要交流,我们要承认差距,需要学习。

 

  99艺术网:这次除了闭门会议之外还有一个公共论坛,除了这两个论坛之外还有两个很大的展览,特别是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的“碰撞”展。在英国他们也举办这样的公共论坛吗?

 

  孙晓彤:可以说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以后,因为我们觉得这么好的契机,应该让我们更多的人参与,应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有机会去探讨,因为以往搞得过于学术,或者过于神秘,开个闭门会议,最后以简报的形式、结论发表出来,所有与会嘉宾的姓名都要隐去,如果是谁说怎么、怎么地,就会对市场,对整个的收藏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去参与,所以头一次到中国以后,增加了两个公共论坛和两个展览。当然得到反馈以后,对话研究院他们觉得非常好,他们甚至说:“我们怎么以前没有想到这样啊?”公共论坛实际上是把一些闭门会议的议题延展开来,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有更多的人去参与,来探讨。可能也会探讨得更加深入,因为我们做了两场,一个就是专门探讨,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专门探讨公共收藏的部分,在798还有一场是专门探讨私人收藏的部分。这个展览也是他们非常期待和非常希望看到的一个中国的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的呈现,我说的是“碰撞展览”,当然在华彬还有一个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一个展览,一个展示。

 

  99艺术网: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和契机之下,做这样的一个论坛,同时推出一个展览,找谁来策划这个展览比较合适呢?比如在俞可老师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其他策展人。当时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孙晓彤:俞可老师除了是策展人以外,他本身也是媒体人,也是一个专家,然后本身又有很丰富的经历,又是特殊的经历。从这个活动一开始,俞可老师就参与其中,而且跟对话研究院一直有沟通,而且俞可老师的理念,这个“碰撞”的主题出台以后得到方方面面,包括我们自己,包括对话研究院的认同,觉得这个理念非常好。觉得他不仅是从策展的角度,更多地从媒体的角度可能更加客观地来看待艺术和艺术家的一些问题。

 

  99艺术网:要展现中国当代艺术这几十年的全貌,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这个展览一旦做出来之后,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怎么去面对?

 

  孙晓彤: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情,肯定都会有正、负两面的反应,这个很正常,我们也觉得无论是怎么样,也都可以接受,因为这个事情太正常了,只要做事,就都会有正面、反面的存在,我们只是力求比较客观地把当代艺术的全貌,全貌的反应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只想尽最大的能力做到最客观,尽最大能力,尽我们所能做得好,只是这样,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态。

 

  99艺术网:非常感谢。谢谢你们做了这样一件事情。通过这次访谈又澄清了好多外界的一些误会和误解,树立了一些新的观念。
   
   

 

                                                 【编辑:金程】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