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09-12-01 14:42:41 来源:《批评家》作者:黄宗贤 点击:
在当代艺术以其特有的活力,为中国文化艺术界营造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观的时候,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似乎更是演绎出热闹非凡、繁荣兴旺的“盛世”光景。这种“盛世”景象,有诸多值得称道的“亮点”。

  在当代艺术以其特有的活力,为中国文化艺术界营造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观的时候,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似乎更是演绎出热闹非凡、繁荣兴旺的“盛世”光景。这种“盛世”景象,有诸多值得称道的“亮点”。2008年笔者在一篇回眸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文章①中,已对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大致的描述与概括。认为无论是撰写一部系统的中国当代教育史还是当代艺术史,忽略了高等艺术教育这一板块,都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疏漏。因为,艺术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变革频率最快、变革强度最大的板块之一,也因为今天中国艺术界的中坚力量和活跃人物,多为三十年来中国艺术教育变革所造就。

 

  的确,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近十年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太多的“亮点”,亮点之一:艺术高考热持续升温,多年来参加艺术考试的大军像滚雪球一样,一年比一年壮观,我国每年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总人数,恐怕(应该用“一定”一词)不亚于一个洲每年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人数之和。艺术考生规模如此之大,而且具有持续性,这在古今中外是绝无仅有的;“亮点”之二:长久以来,艺术专业在人们意识里是一个具有特殊化、贵族化的专业,人们都懂得人人都需要艺术,但是并非人人都能从事艺术,艺术家应该具有的非同常人的敏锐的感觉、特殊的形式感悟能力使得在高等教育体系里,艺术专业不可能如中文、历史专业那样被普遍开设,因而,不多的艺术院校和少数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成为少数确有艺术天赋和艺术理想的学子的向往之地。而如今,高校中增长的最快最多的恐怕是艺术专业了,十多年来,老牌艺术学院的扩充与开放性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以及民间资本对艺术教育的青睐,使得艺术教育出现了空前热闹的景况。以至于使人们要找出哪些学校没有艺术专业远比说出哪些学校有艺术专业要难得多。不管与艺术有没有关系的学校,纷纷都把创办艺术专业作为完善学科和专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来实施(这是从美好的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的),艺术专业成为了高等教育中名副其实的“香馍馍”了;“亮点”之三:中国艺术教育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大美术观已经基本确立,“纯”美术与设计艺术专业形成了共存互动的关系,设计艺术专业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已经成为重要热门的专业;“亮点”之四:

 

  高等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迅速地完善,并不断地升格。在改革开放之初或改革开放之前,一个艺术本科生几乎就是艺术的最高学历了,一个艺术中专生,也是极具才能的艺术人才了。而今,除了个别特殊的艺术门类和个别学校,艺术中专这个词汇几乎从艺术教育体系中消失了,在艺术本科大规模扩张的同时,艺术硕士、甚至于艺术博士正在(实际上是已经)成倍地批量化地被生产,近十年来,每年中国获得艺术硕士、博士的人数,很可能是其他国家每年获得同等学位人数的总和。正因为如此,怀揣本科文凭的艺术学子在求职时已经没有竞争的优势了,硕士也已人满为患,博士也不再是可以昂起头颅的被哄抢的人才了。当然,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盛世”景象还有许多值得可圈可点的“亮点”,在此,不必一一罗列赘述。

 

  我们在观赏“亮点”,归纳成就的同时,更应该理性地审视与剖析艺术教育“盛世美景”下的阴霭与潜在的危机。因为“海市蜃楼”固然是一种美景,但是,昙花一现的美景之后,留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遗憾,是往事不堪回首的伤痛。其实,当下对于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反思反省的学者和文章已经不少,笔者对于不少高校处于现实功利目的,掺和到艺术领域来哄抢“香馍馍”,为了规模效益一而再,再而三地扩招,不尊重艺术教育的规律以集约化的规模教学取代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等诸多现象,在其他的有关艺术教育的文章中都有一定的涉及,在此不再作过多的评说,现就高等艺术教育中几个较为普遍存在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