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针对刚才您谈到的这些状况,您对收藏投资的发展有什么建议?是让所有人参与把它做好,还是重新调整艺术品流通的过程?
张:我认为在中国还是要在当代艺术的学术价值树立标杆,中国的大的国有企业同时也应该介入中国的当代艺术,让他们成为先行者,领跑人,带领我们国内的艺术文化动向。
记者:城市市民小规模的收藏对整个中国收藏的运营有没有影响?
张:它们是一个基础,而不是一个导向,因为它们是分散的投资,这种投资是一个基础。表达不出艺术品投资的趋势。一个别墅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我们在里面能看到是装修材料,是汽车,但是我们看不到艺术品。
记者:现在收藏品的传统艺术作品和当代艺术作品的比例是多少?
张:最少是8比2,传统占8份,而且艺术品收藏不只是当代艺术部分,在学术里我们可以谈当代艺术,在投资里面根本不能只谈这个问题。既然是投资和收藏,就会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资金,不同的偏好。比如去年兴起的红色经典,在全世界就只有一个文化大革命,在此之后有一个复杂的消化过程。所以中国的政治招贴画,当然也应该成为收藏的对象。纵观中国近百年的艺术创作,产生出许许多多非常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因此本年秋拍,近现代是拍卖的主力军而不是当代艺术就毫不奇怪了。当代艺术呈现的是一个良莠不齐的局面,还需要较长的历史过程来检验。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