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已被给予 生活已被索取 2010-05-18 18:22:18 来源:99艺术网 点击:
我们开始学习。复制并粘贴。通过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观察,然后这些东西更多的是又被展示、告知以及教授,而不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当然也可以通过思考和创作,一直不断的进行着,一天24小时——我们在学习。

  生活已被给予,生活已被索取。

 

  自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体验这个世界。我们所有人皆是如此。

 

  我们开始学习。复制并粘贴。通过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观察,然后这些东西更多的是又被展示、告知以及教授,而不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当然也可以通过思考和创作,一直不断的进行着,一天24小时——我们在学习。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在积累“信息和知识”。整个过程从像喜悦和恐惧之类的情感出发,当然情感包罗万象,而且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通过触摸以及用触觉去探索——前行、坠落,对表面的解读,喜悦和痛苦如此直面材料、温度、味觉和嗅觉,泥土、花朵、山脉、海洋;对声音和音乐的探索,一个领域接着另一个领域,一步接一步,有的时候会觉得太多了。视觉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睁开眼睛:起初看到的光影后面会跟着一张张激荡的生活画面,报纸、杂志以及书上的二手插图和图片,整个图像、影像的世界,以及充斥着电视和电脑的世界。

 

  对,是绘画。

  绘画!

  雕塑!

  建筑!

 

  作为我所追寻的想象世界的一部分,当然其中也有超越现实的图像,另一个是几乎无穷的我们“图书馆”中的“翅膀”:词汇、句子以及文字:

 

  诗篇!

  小说!

  论文!

  科幻小说!

  文学!

 

  然而就像拧结成了一团的东西,在我们脑海中,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人文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天文学,然后将这些东西从我内心“掏出来”,里面有超多与我紧密相连的东西。

 

  所有的东西随之而来,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已知或可以辨识的,沉入我们内心直至深处;一层一层的积淀,构筑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库。

 

  无论我们是在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状态下,所做的事情都与这个知识库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知识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忆。我们要么充实它,要么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加以利用,或者我们两者兼施,取与给同时进行。

 

  当然,我们是这样做的!

 

  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学者说过,最早能证明人类记录信息(除用大脑之外)的证据是一系列带有细小孔洞的贝壳,也被称之为人类文化的起点或是早期人类进行象征表达的最古老的例子,上面的孔总是开在同一个位置,有种曾被线绳串过的痕迹,那是一条10年的项链。现存的人类手工制品,比这条项链更古老的只有一些工具,而一条贝壳项链在工具的范畴内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当然没有。

 

  上世纪80年代,当我在美国教书的时候,学生 “速写”(!)本上的内容看起来大致相同,没有手绘的东西,而是有一些学校图书馆藏书的影印件和引用的别人引用的引用;还有一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琐碎。不再运用手绘,没有时间将“新的”事物接纳,融入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库中——你的记忆。没有时间去发酵。好的红酒不再有,陈年的威士忌也成为了昨日般的历史。

 

  今天我们使用谷歌,或者百度。谷歌和百度是我们的移动硬盘吗?难道因此谷歌和百度成为了我们人类文化和象征表达的新证据吗?倘若我很正式的引用一条来自谷歌的信息,我要表明引用的日期。或许在我引用的下一秒,这个网页的内容就会已经有所变化。这使得正确的引用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几乎无法与所引用的内容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吗?让我们可以不加任何思索的将网络上的内容拿来即用。我们自身的内置硬盘现在成了二手货?过时的东西了?忘记我们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忘本吗?

 

  A到Z用了。

  莎士比亚用了,歌德用了,布莱希特用了,舒伯特用了,托马斯曼用了,罗丹用了,布朗库西用了。我在用。

  没有事情是无中生有的。

 

  如今的教育是以效率、通用性以及可就业性为基础的。我可以说:这不是教育,而是培训或是一种就业前的准备。这种教育和文化不再有关联,甚至是一点都没有,只是完全的为了经济和收益。

 

  在复制和粘贴、获取和奉献之间总是会发生着某种精神上的,思维上的,创新的事情。

  在创作和给予的时候总是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思维上的,创新的东西。

  生活是给予,生活是索取。

  生活已被给予,生活已被索取。

 

  注:

  如果有人说复制之中存在着一种力量,我会说,我更擅长不去复制。

 


【编辑:丝丝】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