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如珪:当下教育无法“复制”启功 2012-07-30 17:17:14 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
在启功先生百年诞辰前,赵仁珪在北师大丽泽园家中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赵仁珪认为,启功先生的文化成就能够横跨学术与艺术两大领域,而且是“通才”式的学者和艺术家——启功之所以成长为启功。

 赵如珪

晚年的启功在自家书斋

 

在启功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启功弟子赵仁珪提出了让人深思的问题:当下教育体制能否再培养、“复制”出启功这样的“通才”?

 

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启功先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在遗嘱中曾专门提及他的一位学生,并呼之为友,而启功唯一的口述史《启功口述历史》,也正是这位学生参与记录整理——这就是已入古稀之年的中央文史馆馆员、北师大教授赵仁珪。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赵仁珪认为,启功成长经历也给当下带来一个新课题和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能否再培养、“复制”出像启功这样的人才?

 

启功先生在遗嘱中曾专门提及他的一个学生,并呼之为友,而启功唯一的口述史《启功口述历史》,也正是这位学生参与记录整理——这就是已入古稀之年的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仁珪。

 

赵仁珪是1978年恢复研究生学制后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首届研究生,也是当时启功专门带的两位门生之一,那一年,启功66岁,赵仁珪36岁。

 

在启功先生百年诞辰前,赵仁珪在北师大丽泽园家中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赵仁珪认为,启功先生的文化成就能够横跨学术与艺术两大领域,而且是“通才”式的学者和艺术家——启功之所以成长为启功,也就给当下带来一个新课题和反思,“比如,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能否再培养、‘复制’出像启功这样的人才?如果这样的教育体制不能轻易地改变,我以为是无法再培育一个‘启功’。”

 

91岁才口述是不愿回忆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你前几天在启功纪念大会上发言认为他更是一个博大、专深的学者,但就社会上而言,很多人提起启功还是觉得他是一个书法家,甚至他的画名、鉴定名声都被书法给掩盖了。我想分几个方面聊,先从你前几年整理的《启功口述历史》开始吧,启老在生前相当长时间都不愿意口述历史,最后为什么直到91岁高龄才请你来做这个,我看你在书的后记中也提到了一些,但是有些话不是太详细,他91岁之前有想法做口述历史吗?

 

赵仁珪(下简称“赵”):实际上他当初是不愿意做口述历史的,主要是因为他不愿意重温痛苦、重温苦恼。因为启先生的一生坎坷非常多,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政治上的,一生非常坎坷,或者说是多灾多难。他每当回忆这些往事时,他都非常伤心,所以就不太愿意想这段事,尽量埋在心中,不愿意触动它。生活上主要是小时候和青少年时期孤儿寡母,生活无依无靠,完全靠朋友的资助,靠祖父的学生帮助……

 

艺术评论:是啊,他幼小时失去父亲,后来祖父辞世,靠祖父的两位学生募款2000元才生活下去。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