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策展人黄笃新闻发布会上致辞 2010-05-26 13:30:2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孙士娴 点击:
本文是对当前比较活跃的13位年轻艺术家的“调查”式访谈。访谈主题涉及到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生活中都关心什么?他们如何看待当下?


  问题:你有没有看过电影《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用12年的时间思索并创作了这部电影,你怎么看待电影中所表现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环境问题?你在日常创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心态,是否愿意不惜时间的成本代价去实现并创作出一件理想的作品?
  
  陈可:还没看,买不到票, 在日常创作中也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常常被某一个相法所激动而想去实现它,尽管会有不少挫折,但挺享受在穿越长长隧道后见到光亮的极度快乐。但比起詹姆斯•卡梅隆还是差太远,向他学习。
  
  韩娅娟: 看过,一部对12年思考最终表达的作品怎么能不值得期待。我很敬佩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这样做。影片中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令人深思。我的母亲就是一位环境保护工作者,我自小对于环境问题就深有体会。不得不说那么美丽而又奇妙的大自然被人类强行摧毁,是一种悲剧。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改变需要过程,不论怎么样我是个乐观的人,我坚信这种悲剧不会在未来发生。
  
  日常创作中我属于比较乐于去尝试新东西的那种人,如果时机成熟,我当然愿意不惜一切的去完成一件理想的作品,那绝对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感觉呵呵
  
  黄彦:可以不惜时间的成本来创作作品。人类与自然间的能量平衡的环境问题,人类自己是很难把握的。
  
  李晖:看过。我引用《物种起源》里的一句话:生命观是十分宏伟的,在巨大的能力之下,最初的生命被创造成一个或几个种类,然后就在自然规律的管辖之下,美丽的生物世界就在循环往复的无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种进化仍在进行着。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潘多拉星球的一切正是遵循着达尔文的理论,而导演惊人的想象力不仅仅体现在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窒息的美妙画面,更是在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让观众体会到一个完美而真实的外星世界。纳美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其他生物的共存法则,智慧、神灵与信仰,这一切都是相互依托,而彼此制约的。这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更惊讶的是,导演在这里并没有让人感觉这一切是一个原始的进化初端,它的高级不是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而是创造了一种独特而直观的沟通方式,使整个星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网络,所有生物的信息都相互共享,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
  
  我认为人类与自然的环境问题目前是不可调和的。因为我们在进化中早已不是只解决生存问题,早已高高的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自然规律的管辖,就像相生相克的关系,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地球在人类出现以前,这种管辖是强有力的,而且这种力量隐含着宇宙的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在挑战宇宙的智慧。要调和这种关系靠的不是自省不是节能减排,要靠革命性的方法。革命性的解决能源或革命性的改变消耗。目前只有我们可以解决,而且最好是靠自己解决。因为自然的力量是不容挑战的,只是她还没有革命性的发生。
  
  我很执着,我愿意.
  
  李继开:我还没有看《阿凡达》。
  
  那看自己在创作中处于怎样的状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迷信进去了,那是可以愿意不惜时间的成本代价去实现作品的。
  
  刘韧:《阿凡达》是一部史诗般的科幻神话,我看过后非常震撼。导演是在强烈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与生态美学。我觉得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我们古代先哲就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是合一的,人类价值和自然是统一的。
  
  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艺术是我的信仰,我在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这是我的乐趣也是我的使命。所以我会我拿出最宝贵的时间,倾其所有,去制作我的知识和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的作品。
  
  穆磊:还没看,等票没那么“一票难求”再去。 对于作品的态度我坚信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为达到作品预期的效果要“不择手段”。
  
  赖圣予:我在日常创作中保持着追求卓越和极致的状态但同时内心又很平静,去体会禅的境界。我非常愿意不惜时间的成本代价去实现并创作出一件理想的作品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你可以从我的作品中看到我的诚意。但是我还想超越“时间的成本代价”用更深刻更博大的心和智慧来创作我的艺术。
  
  杨晓钢:在詹姆斯•卡梅隆的身上我能找到很多同感,我也是这种不惜时间和精力和代价去将创作做得完美的人。
  
  屠宏涛:对于自然看法, 詹姆斯•卡梅隆让我感动,比较综合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好像道家文化也被吸纳进去.最近正好有个达尔文的新片,欧洲也强调自然,更像是科学精神的自然观. 詹姆斯•卡梅隆把有宗教感的灵性自然与科学的融合了一下,很像个美国版.如果他的表现主要是挖掘这个问题,可能会很感动我,但他还是庸俗的把问题中心放在现代意识对自然规律践踏事件批判上.所以导致最后表现手法俗套得吓人.我个人怀疑他对新手法的渴望是不是太强了点.
  
  我并不认为时间长说明问题,也不是花钱多说明事.只要在和对象诚恳的交流就好了,当进入到那样的状态本来就是淡化了时间和钱的因素.强调它无非还是个商业的考虑。
  
  Unmask:当杰克跪于爱娃树前祈祷的时候,他的纳威族女友告诉他爱娃将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是不会偏向任何一方的。事实上导演并未遵循这一原则,他充当了爱娃的角色拯救了潘多拉星球。“奇迹”往往是人们遭遇现实的不可抗拒时表现出的无能为力和最后的夙愿。这不仅又让我联想到刚才所提到的艺术区拆迁事件。
  
  我们觉得艺术家对待创作的态度首先体现出的是对待自己的态度,这个事情因人而异,由性格所决定。我们尝试过以完美主义的标准不惜代价的去创作作品,也进行过阶段性的试验,只要你的态度是真诚的严谨的都不会留下任何遗憾。
  
  杨纳:人类与自然,这成了当前一个庞大的国际化的政治命题了,如果我不作为一个逃不开人类社会的普通人,我可以说,电影里的战争是人贪婪自私的结果,可惜我们都脱离不了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实际问题,所以我希望能发现更有效的解决途径或预防方式,在这之前尽量达成共识去缓解这个矛盾。
  
  在平时的创作中,作品和我一样是有思维方式的变化和成长的,如果在能够保证我生存和可持续创作的情况下,如果我有那么一个作品方案需要我不惜时间和成本去做,那么,当然。
  
  叶楠:电影没看过,没空。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能量平衡的环境问题:终极问题,显然人类发展速度超过资源被开发和自行生长的速度,所以只有当人类社会的科技达到一定水平,并且全球统一规划能量的使用,才有可能节约资源,否则我们只有向外层空间探索,去殖民外星。而当一个类似与社会主义的太平社会真的发生时,科技会相对停滞,人口会稳定,但我估计肯定没现在活的有意思。走着瞧吧。
  
  在创作中既有心态问题,也有谋划问题。也是慧命相续的问题,愿不愿意花时间和成本去实现一些作品是要看实际情况的:如果自己觉得这件作品很重要,或者是一次比较重要的展览,会不惜血本去实现。作为艺术家,我们自己很容易体会到,一年那么多展览,需要分重点去实现自己的计划,一如人生,实事求是的讲么就是这样吧。当然了,你这个问题本身有一个小陷阱,何为理想的作品?对谁而言理想?你预设的应该是对艺术家自我的理想。
  
  而艺术家自我的理想并不是能指认为效果的理想,我想詹姆斯•卡梅隆也只是拿着别人给不完的钱去实现,并且是去实验自己的想法,作品的好,是由于他对市场的经验充足,对效果的预测能力高超,因此某种程度我们认为他做出了一件理想的作品,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下一件作品才是最好的,我想詹氏亦然。
  
  化12年时间做一件作品是很美好的,某一天,我一定会做,不管他是不是理想。不想去相信理想这个无底洞。
  
  
 

 


【编辑:袁霆轩】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