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朱铭作品曾创拍卖纪录 幼时仅读书5年 2010-09-02 10:02:30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李健亚 点击:
只读了5年书,也不是学院出身,可他的作品却拍出创纪录的高价。2007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朱铭的“太极系列”之《大对招》两件以1488万港元(约合1458万元人民币)拍出,创下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的拍卖新纪录。

2009年,朱铭在台湾

只读了5年书,也不是学院出身,可他的作品却拍出创纪录的高价。

朱铭,有着齐白石的传奇故事

一撇白胡子,照相时一脸严肃。然而,说了一声“你好”后,这位头顶“最贵华人雕塑家”头衔的老人,就让记者颇有亲近之感。

记者见到朱铭,是在北京的一个炎炎夏日。中国美术馆当时正在展出他的150件精选作品。尽管其作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叱咤风云,但朱铭仍过着极为朴素、传统的生活:喝台湾高山茶、练太极拳,头上永远戴着写有“朱铭美术馆”几个字的帽子。

这个只读了5年书的艺术家,38岁举办第一次个展时,一举成名。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学院,所有的界限在他这里都一一被打破。现年72岁的他,已经创作了超过2000件作品。在台湾,他的传奇故事不亚于齐白石。

当个艺术家,不当手艺人

朱铭出生在台湾苗栗乡下,以前的名字叫朱川泰,而乡亲们则亲切地叫他“九二”。因为1938年他出生时,父母的年龄加起来已经92岁了。

“那时家里穷,都没怎么念过书。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父母就盼着我能念成书。”可是,“二战”期间,朱铭没办法专心念书。“我父亲说,既然你书念不好,那总要有一技之长,就带我去学雕刻。”

父亲的这一决定正好暗合了朱铭的天赋。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我没有学过九九乘法,也没有学过拼音。但我很喜欢历史课,因为那上面有戚继光、文天祥……我无师自通,就爱画这些历史人物。”

朱铭的第一个师傅,是台湾苗栗通霄镇妈祖庙的木雕师傅李金川。从最基础的打磨学起,到刻花、描金、上色,朱铭三年后就出师,自立了门户。

在苗栗老家,朱铭开始搭棚成立工作室,收徒授艺,所做的工艺品,销售到全台湾。随后他入伍、退伍、成婚、生子。原本想生活就要这样过下去的,没想到1966年,工作室周转不灵,朱铭只得结束营业,到一家工厂寻了份差事,力求清偿债务。

朱铭心里还始终纠缠着一个心愿,那就是办展览。早在跟随李金川师傅学习时,朱铭就曾向老师讨教:“我们的作品能否参加公开的展览呢?”老师毫不迟疑地说:“我们是手艺人,哪能去参加展览!”但朱铭却暗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不当手艺人。

1968年,几经波折,朱铭打听到了台湾著名雕塑家杨英风的住址。当时,他对杨英风并不完全了解,只常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他的报道,认为这个人应该是台湾雕塑界最重要、最值得追随的人。他拿着以母亲为原型创作的《慈母像》和以妻子为模特雕刻的《玩沙的女孩》,敲开了杨英风的家门。

“我那时候做的是传统工艺,他是学院里的大教授,根本搭不上。我跟他说,我找你找了好多年,托人家帮忙,人家也不敢介绍。他一听很感动,说他身边的好多学生都说要跟他学习,但聊一聊就走了,而我要找一个老师却这样辛苦。他被我的真诚所打动,就答应了。”还为他取了朱铭这个名字,意在让世人能永远铭记这样一个真诚的艺术家。

相关文章:

艺术家 朱铭个人主页

朱铭:艺术就是修行

“朱铭人间系列雕塑展” 于中国美术馆隆重揭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