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陈家刚个展 2010-09-03 10:11:42 来源:财富堂 作者:沈嘉禄 点击:
马未都引用了一句古话:“善与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必是大恶。你做了点善事,就迫不急待地让天下人知道,这就不是真善。还有一句话更狠:善欲人知便是恶,恶恐人知便是善。这里有辩征法!”

第二,现在社会上有不少民间博物馆确实会出现向自己捐钱捐物的行为,比如大型国企办一个行业博物馆,把这方面的话语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也算企业文化吧,但它靠的是行政补贴,而且数额巨大,那么他这个博物馆生存就比较容易。国家博物馆现在开始实行免票参观的制度了,因为它是用纳税人的钱办的博物馆,应该免票。而我们这个馆是赞助人合办的,会根据另一套制度行事,不花纳税人一分钱,还给国家缴税,而且生存得非常好。当然,我知道有些人就是收藏了一些东西,办了一个馆,三五年后就想办法将展品卖出去了。这里有赢利目的,说到底属于一种经济行为。而你看世界上历史悠久、口碑也不错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必定有一个基金会在运作,相对独立地行使着董事长赋予的权利,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和比尔·盖茨基金会就是很好的典范。将来我在理事会里不是说了算的,所有重大事项都需集体讨论决定。我今天捐东西给博物馆,不是右手转到左手,而是给这个大家共有共管的博物馆,是这么个道理。”

 

“在做出如此重大决定之前,跟家里人商量过吗?”我问他。

 

他很干脆地回答:“这事是我早就想好的,或许从收藏一开始就一直在考虑它们的最终归宿,所以家里人都知道它们的去处,给予充分理解。”

 

儿子受他的影响,对文物收藏也感兴趣,但没像他那样迷恋。儿子在英国留学7年,回国后找到了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搬出去住了。“我一件东西也不会留下,留下一件就不算彻底了。”马未都说。

 

一般而言,一位已有很大成就的收藏家,恨不得将收藏心得和鉴宝秘笈等一古脑儿地教给后代。不过事与愿违,有不少收藏家因为下一代对此不感兴趣而不知如何处置,最后向国家博物馆一送了之,或变现当作遗产散尽。

 

而马未都给了儿子选择成才道路的权利与自由,并不强迫他继承。好几年前的某一天,他带着儿子逛古玩城,在一楼买到一件文玩,花了2400元。父子俩坐电梯上楼,半道上被一位朋友截住,问马未都捡到什么漏,后者向他展示了刚刚斩获的东西。朋友一看:好东西!请求他转让,愿意给30000元。这种蝇头小利马未都是不屑一顾的,但他无意间看到儿子的表情,似乎有点惊喜,有点顿悟。2400元买的玩意儿,一上楼就赚了十几倍,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这钱来得也太容易啦!这让马未都产生了警觉,他不希望儿子形成对财富的不良心态,特别是误以为收藏是一种轻易获利的行当,并由此轻薄诚实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这次发愿捐出自己的藏品,也有这份考虑隐藏在其中。这份考虑,折射出一位父亲对爱子的拳拳之心啊。

 

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

 

“都捐了些什么?”我问他。

 

马未都说:捐赠清单还没做好,而且我希望在一个最佳时机移交。可以透露的是,这批宝贝中包括陶瓷、家具、文玩、门窗以及少量的字画。件数不便透露。

 

“我一件也不留下,留下一件没用啊,它不能起作用。”

 

“那什么时候正式捐呢?”我问。

 

“这一天准会来到。我早早地放出这话,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许诺,也是为了让公众舆论监督,看我到底能不能兑现承诺。说实在的,我的钱也够花了,再多也使不上,我也没玩富人游戏的嗜好。文物给我的快乐也到头了,那么这些文物应该让更多人来分享,这肯定比在家里藏着更有意义。”

 

 相关新闻:

 

马未都为建新博物馆将捐所有文物:像做手术很痛苦

 

马未都嘉兴“论道”

 

我国首座民办博物馆面临拆迁 马未都称将坚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