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是卡耐基,他有一句话对马未都震动很大: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马未都接着说,“中国人为什么特别看重钱?有点钱就赶紧存银行,要不就塞砖缝里,那是因为中国积贫积弱的时间太长,老是有一种危机感。现在好了,中国人富人,空前地有钱了,但为什么内需还比较难拉动?还是想存钱。钱多了,家庭矛盾就多了,身体垮了,无尽的欲望总是追着自己末路狂奔,幸福指数反而下降,这肯定不正常。表现在慈善事业上,就有一种普遍心态,出于救济的目的才向社会捐钱。这几年中国天灾频繁,大家纷纷解囊,就是赈灾性质的集体行善。但我最反感的是,他捐钱的时候总是大张旗鼓,数额要写在大支票上,还要排队上台,踮着脚高高举起让电视镜头扫到他,怕人家不知道。这在西方国家是非常丢人的事!在西方,救灾是政府的责任,而且大多依靠行政力量来完成,还有保险、基金会等机构的辅助,他们机制完善嘛。那么个人做什么呢?可以向基金会捐钱,向艺术机构捐物,个人更多的是参与公益活动。而且告诉你,他们捐钱捐物,捐赠方与受予方是平等的。不像我们这里,总要求接受者表现出感恩之心,那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且在西方你捐钱,他得审查你的财物是否干净,你还得居下临高。”
马未都引用了一句古话:“善与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必是大恶。你做了点善事,就迫不急待地让天下人知道,这就不是真善。还有一句话更狠:善欲人知便是恶,恶恐人知便是善。这里有辩征法!”
话音刚落,马未都像说书先生那样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
人,与中国文化一起远行
马未都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我们观复博物馆是目前唯一一家不靠政府拨款,而且能做到收支平衡的私立博物馆。”目前全国国有、企业及民办博物馆超过2000家,观复的制度建设与规范运作保证了它的业务运行与文化影响力对外辐射。
观复约有工作人员60人,每年的基本运营费用在七八百万元,收入主要来自三部分:门票收入占三分之一(每年观众5万左右)。其次是为民众提供多种服务,如讲座、文物鉴定、场地出租等,这些创收占收入的大部分。第三则是品牌输出,也就是开设地方馆。分馆属于地方全资拥有,支付观复品牌使用费。
前不久,观复文化基金会正式成立,博物馆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据马未都说,观复基金会是一个盈利不分配的机构,盈利多少都会用在博物馆的建设上。另一方面,它接受社会的捐赠,并借鉴国外同类艺术基金会的管理模式,打造自己的公益文化品牌,探索适合中国博物馆的运营模式。
相关新闻:
【编辑:马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