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价格整体走势 2010-09-28 09:30:49 来源:美术同盟 作者:吴鸿 点击:
所谓“宋庄”的概念到底要怎样来看?一方面,宋庄就像个打小鬼子的时候的青纱帐,里面纵有雄兵十万,从外面也是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谁也管不着谁,谁也妄想称老大。另一方面,宋庄的艺术家出去的时候,也仿佛脸上带着记号,人家会悄悄的指着他的背影说,这人是宋庄的。——这可就怪了!

其三,宋庄的“流动性”的特点正是因为其多样化所决定。所谓的多样化是一个横向、静止的概念,从纵向、动态的角度来看,宋庄实际上又呈现着极大的“流动性”的特点。这种流动性一方面表现在因为较低的生活标准,使很多刚来北京的艺术家把宋庄作为滩头阵地,日后条件好了,可以向市区迁移;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因为宋庄对很多人来说,越来越呈现出“居住”上的意义了,他们的交际活动和业务范围都慢慢和相对更加市区化的798等地发生更紧密的联系。这种“流动性”,使宋庄艺术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变得像一个成本低廉的加工、生产基地了。

 

其四,宋庄更主要的还是在艺术上表现出“草根性”的特点。由于宋庄的艺术家中,出身于非名牌院校的占大多数,而且,还因为信息的相对闭塞,所以,宋庄的艺术状况呈现出极度的自由和原生态。这种表现在信息缺乏交流的条件下的“原生态”实际上就是自以为是的“个人化”的特征。“自以为是”可以毁掉一个“好画家”,也可以成就一个“大艺术家”。这就是这些自以为是地生活在宋庄的草根艺术家们的两难处境。

 

上述的特点,似乎能决定了居住在宋庄的大多数艺术家们的精神气质。

 

首先,他们对艺术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艺术”是他们生活在这个想象中的“乌托邦”中的唯一的理由。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倾向于把宋庄看成是一个只在假想中存在的“精神的共同体”,大家居住在一起,便提供了这个“假想”的基础。所以,其次,他们是一群天真的假想者。艺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与具体的生活细节混为一体,他们沉浸在这种类似于宗教情绪的想象的狂欢之中而不能自拔。再次,由于条件所限,多数人与外界交流不多,他们在自己的艺术氛围中自以为是,把艺术的独立与人格的尊严简单地等同起来,这样形成很多人自尊、自恋、自卑的奇怪的性格组合。

 

这种精神气质觉得了宋庄的现状,并影响到宋庄的未来发展。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似乎要把宋庄的概念扩展到所谓的“大宋庄”的范围才能给出问题的合理性。这个在“艺术区域”意义上的“大宋庄”的概念,实际上是以宋庄镇行政范围为核心,包括通县县城范围的滨河、武夷花园,以及散居在通县县城附近等地的一些艺术家。作此概念的延伸,一则是因为上述数处之间人员的相互流动是非常频繁的,二则上述所分析的特点和特质也都可以适用于这个扩大了的地域范围。

 

在这个大宋庄的范围中,由于把艺术仅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它可能会产生一些有个人特点的伟大的艺术家;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会为一些以艺术为“精神麻醉品”,或者是以“艺术”为逃避社会责任的借口的人提供了庇护所。所以,他们在给宋庄的艺术景观提供了多样化的样本的同时,也使“宋庄”背上了混乱与业余的恶名。

 

所以,在艺术市场兴旺之前,“宋庄”是作为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和怪异的言谈举止吸引着媒体的注意。在以798为代表的一些新的艺术群落出现之后,由于这些地方直接以商业诉求为目的的操作方式,它一方面不自觉地以“商业”标准为接纳和拒绝艺术家的“门槛”,这样,它就似乎具有了某种能代表“学术”规范化的标准。我们暂且不管这个标准的商业因素有多少,但是,实际上这种商业的门槛恰恰是使上述这些地方避免了重蹈“混乱”与“业余”的恶名。同时,再加上这些地方规模化的商业炒作方式,使它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引起一些艺术商业机构的关注,也同时引起了大众时尚媒体的关注。这样,先前作为“先锋”和“前卫”艺术代表的宋庄似乎在一夜之间被冷落了。这种失落的心态较为普遍地表现一些“宋庄”艺术家的心态之中。一些前宋庄艺术家向798和索家村的迁移,既是各个艺术群落之间人员的合理流动,也是应对上述的这种失落心理的合理反应。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在艺术市场作用的催生下,在不断要求艺术家技术“专业化”的氛围中,“宋庄”继续生存的空间到底还有多大?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