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甘地:从未平行
在参观本次“从西天到中土”的系列活动之一“时-地-戏:中印当代艺术展”时,南迪在一件展品前面驻足许久,那是一个名为“从未平行” 的照片及录像装置。艺术家吉吉-史卡利亚(Gigi Scaria) 将毛泽东与甘地在一生中重要瞬间的影像平行投放,例如将毛泽东的长征与甘地的食盐长征平行投影,意图从视觉的历史叙事中理解两个国家的心理,尝试通过两个分别创造了现代中国和现代印度的领导人性格来了解两个民族。
有趣的是,在德里与本次活动的中国思想家对话中,南迪也谈到了毛泽东与甘地两个历史人物。他指出,甘地反抗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标准西方分类。他拒绝被他们限制,而与持异议的欧洲思想家重新建立联系。在印度,有许多人在毛的运动早期就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他们中有一些人,即使有时放弃了毛泽东思想,仍然奉行甘地的观念,这些观念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印度弱势社区和群体的文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两个历史人物所具有的相似之处。
然而,由于中印的文明不同,南迪也提到:“当我们试图操纵文明,通常最终自己反而会被更大的文化过程所操纵。”南迪谈到,他的一个日本朋友曾经说:“我不是研究印度的专家,但我猜印度能产生像甘地这样的人,它一定是一个非常暴力的国家。” 而他并没有说,印度是和平的、非暴力的,因此产生了像甘地这样的人。这个日本朋友推测,印度在管理或控制暴力上是存在问题的,因而在过去几个世纪产生甘地以及众多和平与非暴力的理论,从耆那教和佛教到各种毗湿奴教派和苏菲教派。这些都是争取和平与非暴力的重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