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早有通例
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在国际上早有先例。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唐小松教授2007-2008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发现大学里面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不但免费供观众参观,而且配备专门的人士讲解,其对待来访者的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达到了虔诚的地步。唐小松记得刚刚踏入哈佛大学一个美术展馆时,以中国人的思维,小心翼翼地问馆员门票价格,让馆员有些惊讶,似乎他们从未听说博物馆、美术馆之类的场馆还有收费之说。唐小松说:“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我们走进美术馆后,发现馆内一位中国画家的书画占了馆内大部分地方。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失落,中国艺术家的书画在国外是免费参观的,而且人家将其当成宝贝来供奉,而在我们国内却找不到地方让民众免费一睹为快。”
唐小松亲历在美国参观的公共资源场所不但免费开放,而且作为一项重大事业来经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公益事业场所被政府看成是国家工程,围绕美国政府大楼附近刻意建立的华盛顿纪念碑、杰斐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越南战争纪念墙、二战纪念塔、太空博物馆等等,每年不但有序组织美国国内民众参观,而且通过学生交换项目等把国外的年轻学子或者学者“请”到华盛顿接受美国传统文化教育。他被“请”去参观后说:“对海外学子来讲,这是一场活灵活现的公共外交传输,通过这些纪念场馆向国外民众表达美国历次革命、战争的正义性、美国文化的优越性,美国之所以有这种吸引力,是与无数类似华盛顿公益场馆的价值灌输分不开的。”
在国外,并非每一个美术馆都对公众免费开放,但多有优惠的措施。张惠是中国北京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她记得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要收门票,而对纽约公立学校和哥大学生是免费的。纽约还有两个博物馆很有名:Guggenheim 和现代艺术博物馆,对哥大学生也是免费的。她出示学生证,就可以得到一枚带别针的小圆章,别在身上免费进入参观。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中杰多年前到巴黎旅行,一位定居巴黎的学生陪他参观博物馆时说,学生和教师都可免费入场,只要有证明。吴中杰拿出意大利一所大学给他的邀请信,门卫就放他进去了。他在巴黎参观了十多所博物馆、美术馆,都凭这张邀请信免费入门,只有军事博物馆例外,因为它不属文化部管,不受这个规定的约束。回国后,吴中杰写了一篇短文介绍巴黎博物馆对学生、教师免费开放的规定,认为中国亦应效法。文章是发表了,但是没有什么反响。如今见到新的景象,吴中杰说:“在中国,急需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这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都不应从营利观点出发,而要建立服务意识。教育事业更不能企业化,这关系到国家前途,不能等闲视之。”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公明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免费参观,楼下一层有一个电子阅览室,所有的藏品的编号、图样、尺寸等资料都已整理出来,提供给读者使用,甚至还由赞助商提供彩色打印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免费地把藏品图样打印出来。他回忆:“我就是在这里查询和打印过所需要的资料,当时甚至觉得这种公共服务好得太过分,但是这个房间是无人管理的,想说声感谢都找不到人。要做研究的话,办一个正常的手续就可以去调研作品。这都是国际上的通例。在大英博物馆门口有一个箱子,它不收门票,但观众可以自己捐,这其中隐含的是大英博物馆的免费理念。首先,这是英国公民、纳税人的权利,所以不向他们收费。其次,这是向全世界人民的承诺,大英博物馆里面的藏品都是来自全世界各国古代珍贵的藏品,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是公开的。它意识到这一点。不管历史上是由于什么原因收藏了这些文物,现在它免费敞开大门,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共享的。”从2004年起,李公明开始在一些学术研讨会、尤其是全国美术馆工作会议上呼吁国家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必须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