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可聊艺术不谈价格 2011-04-08 10:26:0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吴敏 点击: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后来便被学画者引为境界。从古至今,以画画为生的人少有能大富大贵的,有的甚至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正因为如此,一家三代以画画为生的更是少见。而杨导宏、杨福音和杨燕来便创造了这样一个艺术世家的传奇,无论是战乱、逃难还是运动、批斗,都没有让这一文脉中断。

【孙辈】杨燕来

 

画室是她的世外桃源

 

杨燕来说,自小她的脑中便有一幅画,有山有水有石有树,而她现在所做的只是将脑海中的这幅画画下来,构图格局上或许有不同,但那幅大的景致从5岁起从来没有变过。在艺术上,杨燕来是个执着得有些执拗的人,她凭天性作画,中央美院的教育没能影响她,甚至父亲的绘画风格也没有影响她。也许,父亲教给她最多的是关于中国画的理念:中国绘画,就像一棵大树,它的根毫无疑问要深深扎在自己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它的枝叶要尽力向上向四周伸展开来,不会拒绝来自任何一方的阳光雨露。

 

从小她就喜欢青花瓷的图样纹理,看到好看的青花瓷器,她都会将上面的花纹临摹下来,而正是这分热爱,让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民间美术系的,但去了之后,才发现民间美术系学的都是剪纸、年画,没有一点跟青花瓷沾边的东西。她说:“我主要不喜欢当时国画系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的“学院派”画风,所以学习民间美术,因为文人画和中国民间美术是一条根,但后来发觉当时民间美术系主要注重民俗一方面,而我追求的恰是和文人画相关的雅的一类。”

 

如今,在杨燕来想来,在中央美院学民间美术虽然没有让她心中的理想离现实更近一步,但美院宽松的环境,将每个学生都当画家来培养,给了当年的她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大学四年我跟同学说的话不足十句,整天一个人画画。”父亲的老友吕胜中曾经做过燕来的班主任,他那么热门的剪纸艺术也没把燕来从青花瓷的意境中拽出来。

 

对于女儿的这段经历,杨福音看得倒没有那么悲观。他认为那时候的中央美院就像一锅老汤,是最好的时候,而最好的风气是自由。“开学第一天,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在教室里用木头搭自己的房间,5个人一人一间,就在里面画画,老师上课的时候进来时都要敲门。这种情况现在还有可能出现吗?”对于这一点,杨燕来也表示同意,虽然4年时间她并没有学到她所期待的东西,但宽松的环境却给了她自己探索的时间。
也许是因为出生在艺术世家的关系,杨燕来从来没有想过工作的问题,甚至对钱的概念很模糊。“大学时就想着毕业后回去跟我爸画画,也没想过要赚钱。”一拿到毕业证书,杨燕来立刻收拾行囊回了家。她也曾经试着在一家报纸做过插画的工作,但却因为创作的缘故最终选择了辞职。在报社的时候每个月拿工资,杨燕来都觉得是“飞来横财”,因此,她从来不计较工资条上写了多少钱。“我吃穿都很随便,也用不了什么钱,就是想画画。”

 

杨福音的书房里有张大书桌,父女两人便各自占据一边画画,互不打扰,过段时间看彼此画的画,交流意见。2002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画坊”,长年从事水墨画创作,希望在水墨画的语言上作出更多的探索和创新。记者在杨燕来设在羊城创意产业园的“一画舫”画室里,看到偌大的画室布置很简单,只有她的画还有一张巨大的桌子。杨燕来很少逛街,也很少写生,基本上将所有的时间泡在了画室里,早上九点钟来,下午五六点走,像上班一样规律,除了画画,便是弹古琴。

 

对于杨燕来来说,她的画室就是世外桃源,在那里,她可以真正与自己对话。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