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每一笔都是神来之笔 2011-04-08 10:26:0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吴敏 点击: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后来便被学画者引为境界。从古至今,以画画为生的人少有能大富大贵的,有的甚至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正因为如此,一家三代以画画为生的更是少见。而杨导宏、杨福音和杨燕来便创造了这样一个艺术世家的传奇,无论是战乱、逃难还是运动、批斗,都没有让这一文脉中断。

记者手记

 

大隐隐于市

 

第一次见杨福音,是在他的画室里。当时老杨腰间系着围裙,手上拿着一支半干的毛笔,那样子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于画家风流俊秀的想象,倒像是一副要去下厨的模样。直至聊起艺术,聊起文学,杨福音操着一口浓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从《人间词话》聊到《诗词散论》,从八大山人聊到苏东坡,方让人体会到什么叫舌绽莲花:说起什么都头头是道,诗词用典似乎是信手拈来。对此,老杨也很得意,他说他给湖南师大研究生讲课的时候,可以不用讲稿讲上一天。

 

杨福音和杨燕来都是外冷内热的人,闷头画画,不多与别的画家交流,杨福音管这个叫“单打鼓独划船”。但如果问到对于艺术的看法,他们俩都能讲上半天,滔滔不绝。也许正是这种遗世独立的态度,保持了他们的纯粹,从长沙到广州,他们不属于任何画派,甚至父女俩都不能归入一个画派,他们只属于自己。

 

以画画为生的人,少有能过得富足的,甚至少有能养活自己的。对此,杨福音倒是安贫乐道,他不卖画,“吃什么鲍参翅肚呢,我只要老家的辣椒酱拌饭就够了。”杨燕来则说,只有纯粹的人才能搞艺术。所谓纯粹,便是把画画当成自己最大的生活和乐趣,即使环境很差也不以为意,只要能画画,便一切皆可接受。

 

俗话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很多人质疑这喧嚣都市中如何得桃源圣地,如何得归隐之地,岂不知,世外桃源便在自己心中。

 

 


【编辑:耿竞鸿】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