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每一笔都是神来之笔 2011-04-09 15:24:37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洪鹄 王春明/实习 点击:
徐坦先是和流行的“85思潮”唱反调,提出“反85”的口号;后来他因擅自出国办展览,被广州美院开除,从此告别体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最红火的五年,他一直远离艺术品市场最火热的中心地带,甚至对抗潮流。

徐坦记得自己刚加入时就与林一林有过一次深谈,两人对“大尾象”的共识之一便是:反“85新潮”。“85新潮,无论是东北还是西南的艺术家群体,他们都是一个领导、喊着一个主题或口号,却看不到艺术家个体,很像以前的人民公社。大尾象提出的却是艺术家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创作互不干扰。”作为一个从1980年代走过来的艺术家,85新潮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时代,徐坦和大尾象小组对85新潮的反抗,无疑是一次拒绝合流的革命。

 

徐坦进入“大尾象”的第一件作品叫《匀速与变速》。他用一种荧光胶管做出霓虹灯的效果,挂上食物、药瓶、注射器、日用品等令它们旋转且速度不一,并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罗慕洛战役》为背景。这一切来自徐坦的生活感受:一切都在变速,且不同步地运行着。“文明史即暴力史,我把生存经验中的浮光掠影作为前景,摆在这样一个历史看法的背景里。”

 

在之后的十年,徐坦逐渐成为“大尾象”中备受瞩目的一位,他在自己的作品里不断消灭着作品的含义。从最早的表现主义绘画,到后来的代表作之一的《广州三育路14号加建与改建》时已简单得只剩一个床垫,艺术语言不断简化。“大尾象”的另外三位,做影像装置的梁钜辉于2006年不幸去世,陈劭雄在广州、北京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很多作品卖得不错;林一林移居纽约,也打开了自己的国际市场。徐坦则保持着一个游牧民的形象,且打算继续游牧下去。

 

“他们当然卖不过中国当代艺术的F4,”艺术家陈侗说,“但这其实是很庆幸的一点。因为过度符号化、商品化的艺术是一个悲剧。”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