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弥漫整个中国馆 2011-06-03 09:55: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超有机”这个CAFAM泛主题展即将开幕,实际上里面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知道,在今天的世界上,有成百个双年展。

郭晓彦女士

 

郭晓彦:刚才馆长说了,目前,艺术家以及各种方案都在讨论中,这次会议不能具体说有什么样的艺术家或者什么样的作品出现在展览里面。但是我刚从香港回来,香港的艺术博览会现在应该是全球都比较关注的,因为香港地区的特殊性以及和中国的密切关系。其实大家对中国艺术的期望很大,所以这次博览会有全世界很多重要的画廊来参加。在香港遇到一些同行,讨论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艺术,在艺术史、博物馆、大众媒体,还有艺术市场,尤其是艺术市场的搅动下,呈现出一种景观,艺术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它应该处于什么位置上?艺术的价值应该怎么体现?它怎么去打破系统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艺术家们经常在讨论的介入的问题,怎么去打开这种问题界面?其实香港博览会或者紧接着的一些欧洲艺术盛事,都会关注这个问题。

 

我们几位策展人也是想对中国艺术进行一种反思。中国艺术市场化非常严重,现在很多艺术家也是以明星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艺术拍卖的价格也是非常高。让艺术家、艺术从业者还有美术馆从业人员非常焦虑的问题是,艺术到底怎么了?价值怎么体现?它是一个精神的生产还是卷入商业的一种东西。当然这个是非常复杂的情形,所有人都被卷入这种现实,艺术家非常想突破这种现实和景观的屏障。所有的这些问题,我觉得是我们这个展览里面也想讨论的问题。

 

其实我们提出的四个课题也是非常当下的,关于当代社会的一些非常前沿和紧迫的问题,很多人向艺术家、艺术专业的学生抛出这些问题。这个策展不仅是一个主题的提出,我觉得也是一种方法。王馆长是非常有理想的一个人,我在广州也是跟他共事,他常常抛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跟艺术现实和中国当代艺术现实密切相关的。

 

我觉得这个展场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因为在大学,所以它不是一个作品。我们策展讨论中谈到,希望展览不是一个作品的现场,更应该是和同学们一起的思想动员或者一个思想的实验;或者用一个原来常用的词,排演。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展览和思想的碰撞,可能出现很多问题,产生思想的激荡。我觉得在这种展场环境里面这是非常有可能性的,也是对教育、学院传统、艺术当下现实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的一种倡导,这个是比较有意思的。

 

我们期望能在这个地方出现一些鲜活的艺术能量,所以王馆长刚才说,其实有很多年轻艺术家,我们要给他们一些机会表演,看看我们现在的艺术状况是怎么样的。我在上海也碰到一个同行,他说十年前提出这个问题,大家觉得下一代艺术家没有什么可以创造的,但是后来出现了杨福东等一批人。未来的年轻一代可能会用他们的方式重新去创造艺术的现实,可能跟前几代艺术家不一样,这个也是我们在策展里面期待的,有新的能量出现,他们对现实、政治的思考,他们如何打破、如何解决介入的课题,这些也是展览比较期待的。

 

所以希望在这种现场,在学院的一个现场里面,艺术的实验性能够得到展示,为艺术界带来我们期望的创作深度,还有更丰富的见解,这些课题我觉得对艺术家来说,其实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纠缠于生活、艺术、社会中,我们的内部和外部的界限怎么样去突破,其实这些都是艺术家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有可能为新的艺术见解出来一种土壤,可能也是我们在策展里面想去讨论的问题。

 

王春辰:最后,做一下总结。各位现在已经对“超有机”这个展览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徐院长谈到,中央美术学院为什么做这个展览,提出一个宏观的战略构想;王馆长谈到,我们美术馆做这样一个具有双年展性质的展览,是为了提出当下的紧迫的任务,提出中央美术学院的积极的态度,提出超出艺术和社会的界限;汪民安教授从学术与艺术相互间的关系的角度,对我们想达到的深度和高度以及学术和艺术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释;郭晓彦女士认为,我们对当下的紧迫任务的思考反映在策展当中。我们把不同方面的思考糅合进这个构想当中,就像我们的主题“超有机”,每个人在今天感到一种紧迫感。中国变化太快了,一切变得不可知,展览不是得出结论,而是思考,或者提出问题,我们希望这个展览和论坛就是这样的一种努力。谢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