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的原因很复杂 2011-06-29 14:20:44 来源:翯·HER Magazine 点击:
内行说,在中国当代,像何多苓这样有着高超技艺的画家很少了。我看过一个采访,记者问何多苓用不用枪手?他说,画画最愉快就在于那一笔又一笔的过程,我怎么舍得让别人去享受这个过程?

对话何多苓

 

翯: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画?

 

何:我从小就开始画画,但我说不清是由于什么原因。也许是巧合,我们这代人自己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当然,这也要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几岁时,她把我的画投给儿童杂志并发表了,还得到一个奖品,这对我起到了一个鼓励作用。那是母亲出的一个题目,当时成都到阿坝的公路刚刚通车,于是我画了一条公路,两边是欢呼的人群,中间是行驶的汽车,虽然画面有些歪歪扭扭,但画出了透视。从小我就没有画过平面、大头的儿童画,画的都带有透视。

 

翯:你认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那几件?你认为你的创作分成哪几个阶段?彼此之间有什么异同?

 

何:严格说来,我的创作只有两个阶段:一个是1980年代;一个是2000年到现在。1980年代最好的作品是《小翟》或《乌鸦是美丽的》。不过,也许若干年以后,在中国美术史里提到何多苓,还会以《春风已经苏醒》这幅画为例,我其它的绘画只会作为次要的注脚。《苏醒》肯定是一幅好画,但我觉得并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我最喜欢的绘画还是目前的一些作品,我觉得自己在未来会有更好的突破。虽然体力精力不如年轻时,但现在我对绘画的热爱程度与原来别无二致,并且因为多年的积累,无论是技巧还是观念都有很多全新认识,我还是希望最好的作品会在未来出现。

 

这两个阶段的共同点就是相对成熟,相对稳定,均为螺旋式的上升期;不同点就是很多主题产生了又消失了,除了画风之外,技法上也不相同。

 

翯:你对下一步的创作有没有一个大致的规划?你估计到七十岁左右时会画些什么?

 

何:下一阶段的创作肯定还是沿着这一路线继续前行,但要在作品中加入一种更为明显的文学性和诗意,而且会相当的复杂。另外,我会表现我对环境、对人类当前生存状态和自然生命生存状态的思考,区别于过去我所假设的、与当代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神秘主义。

 

到了70岁,只要还画得动,应该就是这些东西。可能会画得越来越虚无,用笔会越来越带有不确定性,因为我注意到很多画家在进入晚年之后笔触会变得越发狂乱,比如雷诺阿、德加等都是如此。或许这跟艺术家的视力退化有关,又或者跟他们在精神上的感觉有关,比如对生死的思考,会使他们的晚年创作进入到一种年轻时完全不具备的状态。我现在的画尺寸越来越大,因为这让我能够更加放得开,让我觉得更加的自由。因此,晚年时我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一种松散的、更具表现力的创作方式。

 

翯:这次巡回展的规格很高,你如何看待这些展览中选择的作品?

 

何:这次展览搜集的作品比较全,新作挺多,基本上涵盖了我各种时期的代表作,从30年前的美院时期一直到今年的作品都有,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30年来,我一直把画画当作生活中很重要的乐趣,当作内心真诚的表达。从整个展览可以看到30年巨大的时代变化在一个艺术家作品中的投射:早期的作品是蓬勃向上的,充满英雄主义、悲剧情怀和诗意,2000年以后则更加个人化,更加轻松,英雄情结变弱了,取而代之是现代人的紧张、敏感和脆弱。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