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创作从宏大叙事到个人观念的转变 2011-06-30 17:05:16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倩 点击:
当代艺术发展痕迹最为明显的即是绘画。70年代末,西南的乡土和伤痕美术,北方的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成为中国当代绘画的开端;80年代,艺术家们接触到新的哲学思潮,开始探讨理性、哲学等题材的绘画;90年代的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和新生代的画家们成为艺术主流,直到2004年以后艺术市

张晓刚 生生息息 布面油画 100×80cm 1987年

 

当代艺术发展痕迹最为明显的即是绘画。70年代末,西南的乡土和伤痕美术,北方的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成为中国当代绘画的开端;80年代,艺术家们接触到新的哲学思潮,对于理性、哲学等题材的绘画和对于生命的探讨弥漫开来;90年代,高速发展的社会让艺术家们捕捉到前进的气味,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和新生代的画家们成为艺术主流,直到2004年以后艺术市场开始走向火热。似乎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自我”是缺失的,巨大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题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经历了市场火爆之后的艺术家开始走向自我探索,他们开始沿着自己的绘画方向走下去,不同的艺术家自成一套体系,无论是关注社会、环境、人文、传统,艺术家的个性化更突出,此时,很难再用一种绘画语言或者是潮流趋势来总结这种绘画状态,绘画艺术家无论从题材、观念上的多样性都破为明显。

 

每个时代的艺术家印证着每个时代的特征,如今的策展人和评论家们在探讨当下的青年艺术家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创作所关注的更多是从自身出发,对于自我的建构和个人艺术脉络的延伸特别注重,很多艺术家不喜欢去798看纷繁的展览,他们想尽量少的被其他人所影响,其实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特点。当代艺术走了三十年,三十年里经历了多重复杂和重大的转变,走到如今,却很难再用一种潮流去汇总和提炼。年轻艺术家没有经历过整个时代和艺术的发展变迁,对于艺术的关注更纯粹的体现出时代特点。但他们的前辈们,从80年代走过来的几代艺术家,却经历了西方艺术几个世纪才能走完的路。

 

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似乎更容易跟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但却一直难成大气候,却一直有很多人在努力着,著名批评家高名潞提出了“意派”论,遭遇了诸多质疑;2010年著名策展人奥利瓦在中国美术馆策划的《伟大的天上的抽象》展览在中国艺术圈引起了新的一轮探讨抽象艺术的风波。年轻策展人王麟将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它像北京的沙尘暴一样,偶尔来势凶猛却又很快散去。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似乎比较尴尬,它在80年代对于中国艺术来说是完全的新事物,几十年之后的今天,大众依然比较难理解抽象艺术。8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家接触抽象艺术更多的充当了叛逆传统文化的角色;当艺术家们对于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本体的元素都了解了之后,抽象艺术在90年代更多的是与水墨的结合;新世纪的抽象艺术似乎更加纯粹了,艺术家开始强调抽象艺术本书的探讨和艺术家个人创作脉络的推进。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