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年展应该让年轻艺术家来办” 专访北京双年展策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
王镛
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策委会6月28日下午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了2012年9月将要举行的北京双年展主题确定为:“未来与现实”。此届双年展拟向全球征集约600件作品参展,力求艺术家们通过“未来与现实”主题创作,从而反思我们当下现实世界面临的各种危机,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愿景。
北京双年展至今已经举办4届,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头。双年展的参展作品、组织方式、评选办法、策划委员会的人员构成等问题一直都是业内人士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而大家讨论最为激烈的还是北京国际双年展中一直以“绘画与雕塑”为主体的问题。就这些热点,本网记者专访了第五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
北京双年展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做到了
记者:北京国际双年展举办至今,前面四届有什么样的经验是可以借鉴和总结的,有什么好的方面方是这一届要继续保持的?
王镛:我们前边已经搞了四届,四届总的来讲,一个是保持中国特色,这也是中央有关领导给我们的提醒,北京双年展要办出中国的特色来,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这些基本上都已经做到了。因为我们策划委员会的组成来讲是以中国的策委为主,适当地吸收一些国外的策委,再有就是它是实行集体策划制度。集体策划制度从这几年的工作来看,还是有它的好处,就是可以集思广益,因为最初的时候,我也有过不同意见,我觉得策划人未免太多,意见不容易统一。
记者:无比多元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