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2011-07-01 09:55:30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郭志霞 点击:
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策委会6月28日下午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了2012年9月将要举行的北京双年展主题确定为:“未来与现实”。此届双年展拟向全球征集约600件作品参展,力求艺术家们通过主题创作,从而反思我们当下现实世界面临的各种危机,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愿景。

总结往届北京双年展五大问题  开始新尝试

 

记者:前四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王镛:首先是应征,应征就是很多人好多年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有这个机会(参加),结果艺术质量没法保证,上万件作品都蜂拥而来,增加了工作量,水平也层次不齐。所以这届双年展要加强策划委员的推荐力度,特别是注意推荐年轻的优秀艺术家,哪怕是没毕业的学生,他的功力很好就重点推荐他。

 

国外艺术家也是这样,最开始也只是依赖两位国外策划人和大使馆,但不能全面反映国外艺术家的创作水平,现在我们要求策划委员亲自动手,至少每个人要推荐10位国外优秀艺术家,基本上都完成任务了。这样相对来说(作品质量)有保证,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争取他们来参加北京双年展也有很大难度,比如我们以前邀请美国艺术家昆斯,他的经纪人一下子开价保险费就是天文数字,我们根本负担不起。

 

记者:所以这届有新的开始尝试了。

 

王镛:再一个是中国画,前几次展览中国画面貌比较陈旧,这也是我们比较担心的,这一点我们怎么克服?就是跟推荐有关。还有一个是主题,这次主题叫“未来与现实”,把“幻想”部分增加了,因为中国画往往相对来说程式化成份比较高,想象力不够丰富,且中国的艺术作品跟外国比较,显得拘谨一些,包括很多亚洲一些小国,比如尼泊尔的艺术家,还有埃及、印度、伊朗(艺术家)想象力都很丰富。

 

再有就是刚才提到的国外艺术家的推荐方式。

 

还有一个是场地的问题,这是目前没法克服的,这四届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场地跟国际大展相比来说比较局促。威尼斯和圣保罗双年展,场地都非常宽敞的,一个大展厅就摆一件作品。

 

最早北京双年展是中华世纪坛和美术馆两处,这两处参观起来不方便,而且展厅限制大型的作品,尤其是现在所谓的装置都是很大的,这样就限制了我们对一些新媒体艺术的接收。

 

还有就是策划委员会的老化也是前几届的问题。这一届往年轻化调整了。而且我觉得往后的双年展应该都是三四十岁的策划人比较合适,艺术家应该三四十或二三十岁。我始终认为,包括我最开始建议办双年展的时候,就说双年展是年轻人的事业,应该主要是年轻人来操办。

 

记者:谢谢!

 


【编辑:冯漫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