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之初的主题美术创作 2011-07-01 10:56: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履生 点击: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来表现这些新中国的美术创作题材,既没有现成的经验,也少有参照的范本,因此,这一时期的美术家在接受创作任务的同时,还着力探讨创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夺取全国胜利(油画) 1977年 尹戎生

 

1950年初,全国美协发布了“全国美展加紧创作的通告”,提出“表现革命斗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题材”。到5月,中央美院就完成了文化部下达的绘制革命历史画的任务,其中的油画有:徐悲鸿的《人民慰问红军》,王式廓的《井冈山会师》,冯法祀的《越过夹金山》,董希文的《抢渡大渡河》等,这些经过精心研究的绘画主题,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表现出了开国之初的社会需要,也是当时中国革命博物馆在新中国第一次组织革命历史画创作。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来表现这些新中国的美术创作题材,既没有现成的经验,也少有参照的范本,因此,这一时期的美术家在接受创作任务的同时,还着力探讨创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950年6月,《人民美术》编辑部组织召开了“历史画座谈会”, 邀请了5月参加为苏联摄影队创作中国历史画的徐悲鸿、王式廓、李桦、冯法祀、艾中信、董希文、蒋兆和、李宗津及美协常委吴作人、古元等画家,研究“如何才能正确地反映历史的真实,以教育群众;如何尊重历史资料,如何不拘于事实的复述;如何统一现实理想的矛盾”等问题。

 

这一代画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对于历史题材的认识和处理的看法,是他们在实践中的思考,又是他们在理论层面上的提升。当王朝闻的雕塑《刘胡兰》、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等一批现代美术史上的名作相继问世时,革命历史题材主题创作就成了一段时期以来永恒的经典。而当许多画家都积极投入到图绘革命历史的创作中时,各个画种都在历史画的领域为本画种创造了辉煌,创造了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古元的版画《刘志丹和赤卫军》、王盛烈的国画《八女投江》、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不仅续写了革命历史画的篇章,而且在主题创作领域做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