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7-01 14:11:07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点击:
8月21日,埃及政府官员宣布:首都开罗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馆收藏的梵高作品《罂粟花》被盗,这幅作品估价超过5000万美元。梵高的另一幅作品《阿尔的舞厅》,作为法国国宝正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它见证了梵高和高更之间的友谊,是两人为数不多的合作作品。

考大学失败之后,他想成为一个正规牧师的希望也破灭了。只能接受一个非正规的教职,去最穷的矿区担任教士,每月只有可怜的50法郎。即便是这样一个工作,最后也丢掉了。再次回到父母身边的梵高,又灾难性地爱上了丧偶不久的表姐凯·福斯。这场不体面的单恋,让亲戚们感到厌恶和难堪。从此,他不再是家人眼中的宠儿,而是一个失败者、一个让家庭蒙羞的人。家人对他的这种态度,刺激了梵高得到他人承认的渴望。

 

1882年,不到29岁的梵高,前往海牙开始学习绘画,他决心成为一个职业画家。

 

四年后,梵高来到巴黎与弟弟提奥住在一起,开始接触印象派绘画。他和提奥一样,都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蒙蒂切利的忠实拥趸。梵高此后的作品几乎总是把油彩涂得很厚,就是受了蒙蒂切利的影响。他说:“蒙蒂切利教会了我用色。”在提奥的引荐下,梵高很快就与毕沙罗、西涅克、劳特累克等人成为好朋友。1887年冬天,梵高认识了高更。

 

高更比梵高大五岁,外曾祖父是个秘鲁人,自幼家境富裕,童年在利马度过,年轻时当海员周游过世界。这种经历使他终身迷恋南太平洋岛屿,他身上也透着一股“高贵的野蛮人”的气质。

 

1883年,高更迷上了绘画。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而放弃了收入颇丰的证券经纪人的工作,师从毕沙罗,学习印象派绘画。与梵高不同的是,他非常不喜欢新印象派的点彩法,称那是“外行的小药剂师们的把戏”。他的早期绘画深受毕沙罗的影响,在形与色两方面达到很好的平衡,但还称不上有什么个人特点。

 

1887年,高更去了一次马提尼克岛,他对大洋洲的土著文化进行了掠夺式的“借鉴”。他说:“我在那里发现了野性和原始的状态。当我的木鞋敲着它的花岗岩时,我听到了沉闷、有力的声音。我要在画中努力表现这种声音。”他的目标与梵高的“表现自我”有着根本的不同。高更所追求的效果,是让别人对他的画产生意在画外的“通感”。这就要求他的画必须具备暗示性和象征性。

 

梵高与高更人生经历差别很大,画风也有很大不同,但两人都处在强烈求新求变的心理状态中,1887年11月,二位大师级画家在巴黎画廊相遇,一见如故。梵高真心地称赞高更的画“极富诗意”,高更则在欣赏梵高“对于艺术的热情”之余,还有另一层功利的考虑:梵高的弟弟提奥在巴黎开画廊,可以为他的作品做推介和销售。

 

此后,高更就回到布里塔尼去了。梵高的心中则装满了对法国南部明媚阳光的向往。1888年2月20日,梵高搭火车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小镇。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