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艺术家的灵感从哪来?找缪斯 2012-02-29 10:15:20 来源:<<新周刊>>第362期 作者:孙琳琳 点击:
绘画界的张晓刚、雕塑界的隋建国、综合材料艺术界的徐冰、诗歌界的欧阳江河、建筑界的马清运、戏剧界的廖一梅、音乐界的李健、舞蹈界的王亚彬,他们的创作灵感从哪来?这个时代的创作者为作品和声名焦虑,而公众只看到后者。

婉约的缪斯 李健

 

如果你只能弹C调和弦,那不容易积累灵感

 

一直以来,李健浅唱的都是一种情怀。幸运的是,他等来了他的时代。现在,他的创作更加自信、更多自由,也维持着相当好的节奏感。

 

“灵感是一个特别容易被误解或诱导的词,灵感说白了就是一个动机,作品真正完成还是要靠理性。光凭灵感,作品很难经得起推敲。”

 

一旦有灵感的火花,李健就会马上存到手机、录音笔或电脑里,两三个月之后再拿出来重新审视。“这时候我的头脑是清醒的,判断力基本是准确的,我才会决定这个胚子到底值不值得继续发展下去。”

 

10年,第五张个人创作专辑,在做音乐的技术上,李健一直在做减法。“开始总想把音乐元素尽量弄得很多、很丰满,现在简单一点就够了。以前我会喜欢特别工整的歌词,现在我可能更喜欢打乱一些,这些词不一定看上去特别好,但是放到旋律中就很衬托旋律。”

 

灵感不会自动降临,音乐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强调表达的技巧,因此练琴一直是李健的必修课。“拉赫玛尼诺夫这样出色的音乐家,也是天天练琴。练习乐器可以为你打开想象之门,为灵感的降临做好准备。一个作曲家一定是在某一样乐器上特别精的,如果你的水平只能弹C调和弦,那也不太容易积累灵感。”

 

热爱音乐的李健爱举博尔赫斯的例子来说明音乐的魅力:记者问博尔赫斯生活的意义,他说生活毫无意义,这时咖啡馆的音乐响起,他说,如果有音乐,生活还是有些意义的。

 

“灵感不是被选择的,它就属于你,只不过你不去刻意寻找它不出来而已。”李健说。

 

激情的缪斯 王亚彬

 

灵感会在放松的时候蹦出来

 

很多人认识王亚彬是因为她做过章子怡的替身,或者演过《乡村爱情》里的王小蒙。但她被人记住和敬佩,一定是因为她是中国最好的古典舞者之一,而2009年开始,她又勇敢地闯入现代舞领域,开始创作“亚彬和她的朋友们”。

 

舞蹈是一种360度全空间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开阔了王亚彬的视野。反过来,她也对其他艺术门类保持着好奇和关注。在舞蹈创作中,她常去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从中她得以揣摩情境,学会准确地用艺术语言表达提炼过的真实。

 

在“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二季,王亚彬创作了一个叫做《新声》的作品,她把马头琴和人声同时运用到现场音乐当中,也让这两种元素和自己一起出现在舞台上,这一尝试获得了巨大成功。

 

“大多数灵感和你的喜好有强烈的关系,我是很喜欢现场音乐的感觉,而且很喜欢传统乐器,包括马头琴。很多人跟我说,亚彬你把马头琴和水袖放在一起肯定是完全不搭的,但是我就觉得这样做非常有古典味道。”

 

很多工作同时展开时,王亚彬渐渐学会游刃有余地转换频道,将自己从一个状态调整到另一个状态。“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大家知道”,在所有工作中,她永远不会怠慢的是舞蹈。

 

“舞蹈是我的兴趣所在,幸运的是,它又是我的职业。我不会为找不到创作灵感而特别抓腮,灵感会在放松的时候蹦出来。绷得特别紧的时候出来的东西,只能叫应对措施。”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