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创作到夫妻组合
尹秀珍最近在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展览的新作《无处着陆》再一次强调了她关于旅行的思考和危机感。作品中一个用收集衣物缝制的飞机轮子悬挂在展厅中,不知到何时何地才能着陆。飞机轮子某种程度上也象征圆形的地球,悬在空中,暗示了在资源过度开发之后无路可走的地球或人类。尹秀珍在介绍这件作品时,承认她作品中表达的逐渐明显的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从之前的《可携带的城市》对于人和城市存在方式的探讨上升为《无处着陆》中对于无处可居的假设。尹秀珍说她的危机感来自于家庭生活中的忧虑,包括饮食的健康,孩子的成长,她和宋冬特意把工作室选在郊区,为的是更好的居住环境。尹秀珍与其他很多当代艺术家不同,她并没有选择在艺术家聚集的地区安居,而是和同为艺术家的丈夫宋冬把工作室建在了一个临近高速路的村里,僻静且交通方便。去她工作室的人都必须按照宋冬的一条冗长的短信指示,“出高速口掉头,跨过铁轨,拐弯,找贴门神的大门”……尹秀珍和宋冬共同在这里创作和生活,他们各自有自己独立的创作空间,所以走进工作室的门,要么就是先进入尹秀珍的工作室,要么就是从另一个方向进入宋冬的。工作室就好像象征了两个人的创作方式:他们既是一个远离纷扰的独居僻静处的整体,又是两个平行创作、互相关联又互不干扰的个体。
这种特殊的艺术家夫妻生活变成了尹秀珍创作的另一个动力和灵感来源。2002年,纽约前波画廊为宋冬和尹秀珍举办夫妻合展,当时恰逢他们结婚10周年,于是他们以“筷子”为题分别提交自己的作品,这是在投身艺术多年之后两人第一次举办夫妻合展。尹秀珍总是十分欣喜地提到“筷子”这个主题产生的原因:她和宋冬两个人在吃饭的时候,谈起筷子的话题,他们觉得筷子就像他们俩之间的关系,互相帮助又相互独立。于是二人决定用“筷子”为概念作为他们俩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方式:取“分则为单独一根棍子,合则成一双筷子”的含义,暗喻他们的关系,并规定了筷子尺寸(4.5米长),即双方作品都要符合相同的大小、尺度,而材料、表现形式不限,每人制作一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互相保密。结果,宋冬做了一根铜棍,棍体上标注:“金箍棒,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尹秀珍则仍旧用旧衣物布料来做,做成了一个筷子形状的拉锁口袋,里面塞满海绵制成的日用品。如果把尹秀珍口袋里的东西全拿出来,又恰好可以把宋冬的“定海神针”装进去,夫妻二人的默契和对对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了解使这个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2006年的展览中,尹秀珍和宋冬把他们的合作方式进行延续和深化,命名为“筷道”。展览中,两位艺术家超越了最初对“筷子”的理解,进一步揭示其更深刻的意义。《筷道》展览表现了一种全新的创作逻辑:在尹秀珍和宋冬眼中,艺术家在生活中建立起来的默契和信任变成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因素。在一件展出的作品中,他们各自创作一支长达8米的筷子,同样在创作过程中不告诉对方任何关于各自筷子的外观或制作过程。只有到展览开幕的那一刻,两支筷子才被合在一起,组成一双,使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同与不同自然显现。同时展出的还包括录像、绘画和装置等其他媒介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使用了“筷道”这种创作方式,每件作品都是他们两个人平行创作的结果,都包含象征两人关系的独特并置。筷子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用品,以“筷道”为原则的作品挖掘了尹秀珍和宋冬夫妇两人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共同创作的潜能,也更体现了一种在艺术中实践生活,也在生活中实践艺术的创作方式。
从《衣箱》到和丈夫宋冬以“筷道”为原则共同完成的作品,尹秀珍的作品都在以精致的手工,绚丽的色彩,戏剧化的生活元素嫁接吸引着观众。但尹秀珍作品的意义绝不止于一种对于美丽的幻想或奇幻情绪的表达,在她的作品中更重要的是她所坚持表达和挖掘的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在她的作品中,艺术也可以是生活,生活也可以是艺术。
【编辑: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