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行:艺术家没思想就不能脱俗 2012-11-06 17:27:43 来源:新快报 作者:刘一行 点击:
一位漫画朋友说起他到美院进修国画,上课的老师里恰好有我的一位国画朋友。漫画朋友长年画画,手上功夫很熟,能够迅速画出形体。却被国画朋友教育说:你手太顺了,行笔要慢,要有格调。

一位漫画朋友说起他到美院进修国画,上课的老师里恰好有我的一位国画朋友。漫画朋友长年画画,手上功夫很熟,能够迅速画出形体。却被国画朋友教育说:你手太顺了,行笔要慢,要有格调。

“手太顺”是画画人常见的阶段性问题。一个人经过入门,走通了将观察与技法相结合的思路,经过了大量练习,就开始进入“手顺”状态。所谓“手太顺”的特征就是表现手法很熟练,不假思索就能画出东西。但却不能带来美感,只给人一种“封闭”的窒息感。观众感到画家在按既定的程式做习惯动作,却感觉不到创作的热情和欲望。俗话说熟能生巧,这在工艺上是好事,放在绘画上,熟就成了缺点,“手顺”的问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甜俗”,因此国画朋友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用雅来破俗,有格调就是雅。

怎样才能雅呢?这还得从什么是俗开始找答案。其实俗的根源不在于技法纯熟,而在于纯熟之后思考停止。看小朋友画画,技法生涩,却有激情有生趣。因为他们在努力思考表现的办法,正是这种犹如水中求生般对“我要怎么画”的思考,使儿童画透射出活力;而所谓俗就是技法熟练后,“怎么画”就有既定答案了,画画的时候就没有可供思考的问题了,每张画都是相同的一问一答,就变成程式的重复了。最近听说一位画家为了扔掉所学的技法,向不会画画的人学画画。虽不知他的真正动机,却可从中感受到冲破程式的强烈愿望。

孩子或者初学画画的人,其作品往往表现出某种生命力。这其实是借助“怎么画”的问题来保持思考的状态。但技法终有成熟的一天,“怎么画”总有不成问题的时候。这时就有人走技法创新的路子,由创新技法来保持思考。如此则落入为创新而创新的套路,这只是另一种程式化的俗套而已。但不靠技法创新。也不能如上文的国画朋友所说,用原来的技法“行笔慢些”就可解决问题。这和为创新而创新一样,都是立足技法的思路。但俗的根源在于思想,思想问题不能单凭技法解决。

俗虽因思想,由熟而生出的俗却和题材无关,齐白石总画些“俗物”,他的画却一点不俗。这正如“雅”也不是画些高山流水就雅了一样。既然俗是因为思考停止,要雅就得开启思考。每张画都有新问题,则每张画都有为解决问题产生的思考,有问题就不能熟,就能不俗。绘画中的思考针对两方面。一系“意思”——用各种题材进行立意,营造意境,启发观众对生活的种种思考;二系“节奏”——创造各种形状与调子的组合,启发观众的审美思维。表现“意思”与“节奏”的技法可以是现成的,关于这两方面的思考却可以在每张画里制造新问题。这种无需依赖“技法创新”而能“制造问题”的能力,就是思想能力。

艺术家而要有思想,并非人人都认同。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思想是哲学家的专业。这是对思想的教条认知。思想是每个人都应有的能力,只是表现方式各不相同而已。哲学家用逻辑、概念表述思想,艺术家用形体、节奏“表现”思想。大艺术家必然是大思想家,不觉悟这一点,不能脱俗。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