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画家丘堤:中国油画艺术奠基人之一 2012-11-07 11:03:10 来源:新浪网 点击:
1998年春夏期间,美术界备受关注的“三代女画家作品展” 分别在中国北京、美国纽约、加拿大温哥华举办,顿时,轰动了东西方。美国爱林诺尔·哈特尼Art in America 和Art Press杂志艺术评论家评论: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画坛的一束绚丽玫瑰,誉满中外。

庞薰琹《丘堤 》麻布油彩 30年代初

丘堤《静物》麻布油彩 31x32cm 约1928-1929

中国第一代油画历史上一个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丘堤。丘堤自1906年出生至1958年在北京病逝,只在这世界上短促地生活了52年

1998年春夏期间,美术界备受关注的“三代女画家作品展” 分别在中国北京、美国纽约、加拿大温哥华举办,顿时,轰动了东西方。美国爱林诺尔·哈特尼Art in America 和Art Press杂志艺术评论家评论: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画坛的一束绚丽玫瑰,誉满中外。

走近丘堤

丘堤是谁?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美术界,大家曾经盼望有朝一日丘堤的作品和有关资料“发掘”出来,我们可以重新“走近丘堤”,可惜始终未能如意。1989年,丘堤的女儿。著名画家庞涛教授在搬家时整理旧日杂物,在一个尘封多年的箱子里意外地发现了她母亲早年的几幅作品。这总算使我们对于丘堤的认识从报刊资料的零星介绍向实在的作品靠近了一步。

1906年农历三月初三,丘堤原名邱碧珍,字秀崑。出生于霞浦城关一个经商的开明乡绅之家。其父和元,清宣统三年府试正科贡生,27岁遂弃举经商,为福宁府商务董事,兼自治会义绅,并当选为国民会议议事;其祖父兆蘭,五品直录州同知;曾祖父光策诰封清五品奉直大夫。高祖学经公浩赠六品儒林郎,丘堤是一世祖儒林郎大焕公的六世孙。1913年幼年的碧珍就读于官立高等小学堂(后易名为近圣小学)国民部,民国四年(1915)转县立第一女子小学就读;碧珍从小发奋求知,性格豪爽,乐于助人。十三岁小学毕业与同学游寿(首位著名女考古学家、女书法家)等人考入福州女子师范。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此时全国青年运动兴起,她受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女性》、《新潮》等进步书籍。并受家庭民主义侠豪风影响,对女师当局的许多戒律森严规定,她极力反对,与进步同学,成立女师学生自治会,并带头剪去发髻。她的短发曾使全校师生侧目而视,但立即出现了追随者,很快竟使旧发式一扫而空。同时,使学校被迫取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此期间,全国一度兴起工读互助运动,号召“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要用工读互助办法去改造社会。”1923年—1924年间,丘堤在女师读书时,利用假期与同学游寿、郑啸琴等三人回霞开办妇女工读补习班,教育与启发广大妇女群众与封建制度进行不懈斗争。此后,碧珍易名为丘堤,喻为抵制一切腐朽势力的一道高岸。

在福建女师期间,她学业优良,特别在缝纫、绘画、手工、家事园艺等课优为突出,这为她后来绘画、服装设计等艺术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丘堤天资聪明、能文善画,多才多艺,热情追求新文化、新思想、新艺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霞浦家乡被誉为“闽东四才女”之一。1925年7月,赴沪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三年制)。从此,她不再与平凡、庸俗,被陈旧包围的家乡小镇走向外界去追求,接受超现实主义的狂飙一般的激情生活,以铁一般理智去努力挖掘,投入创造彩色中的感情力量,用交错的线、形的新兴艺术诠释人生。

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卫, 活跃在油画历史上一个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1986年春天,在北京安外交通部招待所举办“全国油画讨论会”中,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水天中教授在会上作“关于中国油画历史发展”的报告,并配以早期油画家作品幻灯片,画家们对幻灯片中的中国早期油画大感兴趣,其中丘堤的作品《春》、《瓶花》和庞薰琹(丘堤丈夫)所作丘堤肖像引起大家特殊的兴趣。特别是在场中青年油画家,他们对本世纪前期的中国油画作品所见甚少。看了幻灯片之后,有人甚至感叹:“我们走了这么多弯路、费了这么大劲,原来才走到前辈当年走过的地方。”从此,才开始认识了解到早期美术界群体“决澜社”唯一获奖的,在中国油画历史上一位才华颖异的女画家丘堤。
1928年上海美专毕业后,丘堤与她前也毕业于美专的二哥秉贤(名克斌)去日本东京考察学习进修美术,与林默涵等人同学,当时日本洋画界已经是新派画的天下,与中国国内洋画界的情况很不相同。从丘堤在日本所作的两幅静物油画看,她完全接受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

1930年从日本回国后,丘堤再次进入上海她的母校。1932年8月,她作为上海美专绘画研空所西洋画组的研究员,继续从事绘画创造。但她没有像其他早期中国油画家那样走上学院派的写实主义道路,而是直向现代主义。此时,丘堤的油画沉静、抒情,这些画面背后是对二十世纪30年代向传统水墨画主流进行了挑战,其静物画,具有清新的装饰风格;同潘玉良一样,成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的丘堤,她兼有良好的写实功力,又不墨守成规,勇于迎新,前卫意识强。当时中国画坛的有识之士,对丘堤在内的新女性高度评价:丘堤她们“共同书写了一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历史,共同铸就了中国女性艺术家的精神灵魂和审美高度,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一代女性画家的‘画魂’”。这个早年杰出的“闽东四才女”之一,确实用自己的天分、才情和坚忍不拔的血性谱写了耀眼夺目的一章,在往后的岁月里,验证了这一点。

1931年丘堤再来上海,成为她人生道路上关键的一步。从此,她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杰出的一位画坛巨匠——现代画家、设计家、教育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父——庞薰琹教授结合在一起。1932年9月15日,庞薰琹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今卢湾区绍是路)中华学艺社礼堂举办个展,颇受新闻界关注。同年“双十节”决澜社首届画展在中华学艺社开幕。丘堤去参观庞薰琹个人画展及决澜社首届画展,展览的前卫风格,在艺术界掀起了一股波澜,以“破”的方法去“立”,要以“唤醒”的方法去“救赎”;将中国腐朽的美术旧世界冲倒冲垮,展览使她大受鼓舞。而这位年轻女画家也给决澜社的年轻艺术家们留下难忘印象。当年见过丘堤的人,都曾谈论她的美丽,特别是她眉目间那种诗意的清澈,使人过目难忘。就在庞薰琹个展上,丘堤认识了庞薰琹,不久即结为伉俪。

1933年10月10日,决澜社第二次画展在上海世界社礼堂开幕。这时丘堤已成为决澜社的正式成员,她参展的作品《瓶花》获得“决澜社奖”,这是社澜社4次画展中唯一的一次颁奖活动。为示郑重,专门邀请当时文教界名人李石曾颁奖。为丘堤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奠定了重要地位。遗憾的是她的作品历经战乱、文革已存世不多,成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据《收藏家》杂志统计,丘堤作品2005年5月份行情价格排名第一位,达到471814元/平方尺,吴冠中为447087元/平方尺,徐悲鸿为397992元/平方尺。所以,在“20世纪中国油画展”上,组委会秘书长张祖英是这样开序的:“尤为难得的丘堤《窗外》……等的主要作品都是首次在大规模展览中露面,他们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保证了这次百年油画展的权威性、代表性。”

丘堤夫妇,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被周围的腐败所污染的世界里,她短暂的生命献身于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留下光辉、耀眼的一页。

1934年8月,女儿庞涛出生;1936年8月,儿子庞均出生。在这几年中,夫妻二人都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刚组成的小家庭便不停地搬家。在艰难的年代,二人为生活而奔波,但仍坚持在极艰难条件下夫唱妇随抽空进行油画创作。抗日战争后期,丘堤念念不忘的是抗战胜利回上海去。1945年夏天,抗战胜利了。丘堤和她的家庭回到了上海,但那并不是幸福岁月的开始。他们继续迁徙于上海、杭州、广州之间,在杭州和庐山,她和庞薰琹画了许多西湖和庐山的风景画,现在可以看到那幅《平湖秋月》,是丘堤的作品出现了少有的阳光的作品,在广州的作品中,留存下来的有一幅《根》,她把这些树根安排在空旷广漠的天地间,使写实的树根具有某种超验的象征意味。1948年下半年,丘堤和庞薰琹回到上海。在此后的一年中,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准备迎接上海解放。庞薰琹的回忆录所描述的这种生活俨然是从事地下活动的共产党员。丘堤也投身于这种斗争生活,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丘堤和庞薰琹等43位上海美术家在上海《大公报》上联名发表宣言,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并纷纷赶制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和各种宣传画。此时,丘堤与张乐平、米谷、特伟等同任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委员。
1949年秋天,丘堤夫妇随江丰、刘开渠、莫朴等人去杭州,建立了杭州艺专的正式党政领导体制。在此之前,杭州艺专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倪贻德、刘汝醴、魏猛克、刘苇接收。杭州艺专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之后,庞薰琹出任绘画系主任、教务长,在新的学院领导组织下,教师全都投入思想改造、下乡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创作反映城市新气象的美术作品。丘堤在这一阶段(1950年—1952年)深入浙江农村,画出以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劳动为题材的大幅油画,但这些作品没有保存下来,也找不到这些画的复制品。

1952年开始,丘堤和庞薰琹专注于工艺美术教育。1953年,她和庞薰琹从杭州搬到北京,庞薰琹遵照周总理指示,做了大量抢救濒临危机的全国民间艺术工作。同时庞薰琹到中央美术学院,开始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丘堤这次“随爱人调动”,她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兴趣发生了转变,调进“工艺美术界”,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实用工艺美术研究所一名“工艺美术工作者”。在北京的5年是丘堤生命的最后5年,她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实用工艺美术、服装研究和服装设计。实用美术研究的主任是庞薰琹,而日常工作却都由丘堤负责办理,是美术研究室的实际负责人。1956年春天,全国服装展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开幕,身为全国美协会员、中央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丘堤是主要筹办组织者,她为这个展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从展览开始筹备起她和郁风互相配合,在中央美术学院一间教室里进行的设计制作,使建国后首届服装展览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盛事。她们在筹备过程中收到1000多封群众来信,人们对服装革新的热情使丘堤大受鼓舞,许多女艺术家也投入服装设计。《美术》杂志刊出她们的设计图,除了丘堤的设计,郁风、陈若菊、夏玉一、常沙娜、肖淑芳等人都加入了这次设计活动。1956年4月,《美术》杂志刊登了丘堤的作品和《谈谈服装的式样》文章,文章中,丘堤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而中心思想是“希望大家不要千篇一律,而应该多种多样”。丘堤设计的舞蹈服装,其中著名的《采茶捕碟》的服装,众口交誉,并荣获全国性优秀设计奖,形成了建国后50年代前期社会生活的亮点。

1957年,丘堤心脏病复发住院治疗,在病床上听到批判“右派分子庞薰琹”的广播,使她的病情陡然加剧,她不想在庞薰琹遭受打击时置身事外,便坚持出院。但在工艺美术学院里等待她的是铺天盖地的揭发批判庞薰琹的大字报,她沉默不语地看大字报,病重时再用藤椅把她抬出来送往医院,就这样出入多次。1958年4月8日月丘堤的心脏没有经得起丈夫庞薰琹被划成右派的打击而在北京协和医院停止跳动。走完了她坎坷、动人心魄和无私奉献的一生。

在《三代女画家作品展》中,美国爱林诺尔·哈特尼Art in America 和Art Press杂志艺术评论家这样写道“丘堤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自由的宣言,赞扬着她的生活,她的发现。这些俭朴的静物、花卉细节充实,耐人寻味……。同时她对西洋油画的三度空间与造型的深入研究,使她从水墨画中的抽象性走出。她最喜欢的深红、橘黄与各种绿色和中性色彩环境的对比,提示了她努力挖掘色彩中的感情力量。展览中的风景画作于国内,驱使现代派画家转变之前,她毫不犹豫地又闯进风景画这个在中国历属男性艺术家的领域,写生了老上海城市的一角,那现在已经不覆存在的红房顶与亲切的后花园。”正像40年代即已熟悉丘堤一家的英国美术史家麦柯·苏立文曾说:丘堤夫妇,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被周围的腐败所污染的世界里。

《中国三代女艺术家》王梁洁华在出版者前言中说:“中国最为活跃的第一代激进的杰出女油画家,大多数人却直到今天才看到她的作品,了解她动人心魄的生平故事,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然而,丘堤的美丽,她存留下的画作不但使她的美丽愈加丰满和外延;她的艺术基因繁衍出的三代人,都是丹青世界里纵横驰聘,独领风骚高手。有谁见过如此精彩的艺术生命传承?她的女儿庞涛与女婿林岗,儿子庞均与媳籍虹两对伉俪都垂青于油画,第三代的外甥林延、外甥婿韦佳以及孙女庞瑶也致力于相同的事业。这使丘堤短暂的生命得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散发出余音绕梁,余味绵长的神韵,使人们更为感受到她的妩眉与厚重,不由让你靠近她。因此,现在以至将来我们都有理由说,丘堤是福宁大地之子,霞浦历史文化的骄傲。她在生她养她的故里和史志中,应拥有令人尊仰的席位!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