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张羿“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的迷乱与虚空” 2012-11-26 15:51:56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博客 作者:韩妙第
张羿是少有的逻辑性比较强的,这从其文章的条理性可以看出。在这篇文章的梳理和归纳中,张羿对“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的迷乱与虚空”评论本质并没有意识到“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的迷乱与虚空”根源在哪里。所以,这样的迷乱于虚空同样也适合于张羿本人。

原文十二,

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史,堪称是一部西方人的信仰危机史。在“上帝之死”这样一个令人绝望的预设下,抽象艺术家们不甘沉沦于世界的黑夜。他们通过神秘主义、形而上学乃至痛苦痉挛的抒写,试图重塑世界的意义。虽然他们注定徒劳无功,但毫无疑问,作为一部20世纪西方心灵史,抽象艺术记载了这个虚无的时代,记载了西方人信仰危机之后几乎无法生存的痛苦与绝望。也许这才是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唯一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并不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生的虚无与痛苦。这样的艺术注定无法继续。

评论十二,沉舟侧板千帆过。抽象艺术死了?还不如说是伪抽象艺术死了?如此歪解抽象艺术的理论和概念以及定义,这也是今天的欧美各国艺术家们和理论家们在曲终时的弥散状态。这样的哀乐应该再次播放,这种貌似抽象艺术的理论还不如叫做哗众取宠的理论。

原文十三,

西方抽象艺术的现代性

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也许是最能彰显现代性的文化形式。现代性的思想核心是人本主义,而人本主义的实质是人类中心与自我中心主义。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人类自我,通过内部现实的观照寻找真实,无疑是对现代性最忠诚的实践。

如果说梵高和高更只是描绘了他们自我想象中的客观世界的话,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家则完全以他们的自我为世界。这种内部观照与中国哲学家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异曲同工。不过,王阳明反观内心的目的是“致良知”,而抽象艺术反观内心的目的则是“致真实”。由于人类自我的晦暗,王阳明的“致良知”自然有重重的阻碍;同样,面对人类堕落的自我,抽象艺术家的“致真实”也必然将虚假和丑恶彰显出来。因为,存在的未必是真实的。当德·库宁刻画他心目中的女人时,他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存在,但那种存在是虚假的,是撒旦的欺骗和计谋;当波洛克表达他内心的狂乱时,那种狂乱虽然存在,却同样是一种虚假,因为它不能使我们抵达自由,而是陷入牢狱。黑暗、死亡、邪欲、迷狂,这些人类自我深处真实存在的事物,它们的本质都与生命相对,所以是虚假的。

因此,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虽有美好的动机,但这种美好的动机并没有产生美好的结果。这是文艺复兴、启蒙理性以来西方文化整体的失败。其本质是现代性的破产。事实上,文艺复兴巨匠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就已经为前半生所竭力追求的人文主义产生了怀疑。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文主义终将走向绝路,因此,在晚年仍然倾情于真正滋养他们的基督信仰。

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家们完全丧失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式的宗教情怀,他们以艺术代宗教的梦想延续了文艺复兴最失败的精神,却自以为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精髓,从而走上了一条可悲的不归之路。就其对人本主义的高度张扬而言,20世纪抽象艺术堪称把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完全返归内在世界的浪漫主义弥漫着腐败的虚无,最终导致了浪漫主义的死亡。浪漫原本就是自我陶醉,是对真实的逃避。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阶段,则最终导致了浪漫主义的彻底终结。

评论十三,这里没有意识到抽象的本质问题,抽象艺术的本质问题是对于人类自身、社会、自然的更为有效认知的手段。绝大多数人被误入歧途,最后深陷其中迷途无法往返,所以循入宗教,因为在现实中无法找到答案。因为迷乱和虚空,无奈并且会“礼乐崩溃,求之诸野”,病急乱投医的行为很正常。

原文十四,

我们并不否认抽象形式对世界本质概括的机能和美的意味,因此,抽象艺术存在其应有的价值。但是,象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这样,完全舍弃外在现实,以内部现实为唯一现实,并把这样的艺术当做宗教,无疑存在巨大的偏颇。这条路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人本主义已经病入膏肓。虽然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家的创造力是惊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们艺术代宗教的梦想是不现实的、是不可持续的。重复此种乌托邦的结局,必然是人类集体的迷狂与绝望。

人类以内部现实为崇拜对象的结果必然是绝望,因为内部现实中充满了黑暗、死亡、邪恶与虚空。事实上,如果文艺复兴是以相信自己为开端,那么,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则是以怀疑自己为结局。在德·库宁、罗斯科、波洛克的作品中,都充满着浓厚的怀疑主义。这是人本主义自我演绎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性的最终命运。如今,现代性已经终结,以现代性为核心的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自然也难逃终结的命运。

评论十四,首先应该说的是西方在蒙德里安基础上构筑的抽象艺术形式应该视为抽象艺术的形式,是现象的表现,实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的道路。因为研究的道路错了,没有在认知学角度去研究抽象艺术的现象。所以,与其说是不可持续的,还不如说西方构筑的抽象艺术乌托邦实则是伪抽象艺术的囚笼,这歌囚笼关押了一代又一代的所谓艺术家们。这些囚徒和张羿都产生了被抽象艺术的愿景感觉?怎么不会迷乱和虚空?

所以,现代性的开启或者终结都无法阻止这些无知的虚妄者们时时刻刻盲从和宗教般的虔诚。

原文十五,

西方抽象艺术与后艺术

在20世纪这样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哲学和艺术双双面临终结的困境。而哲学和艺术的终结,本质上是人本主义的终结。启蒙理性以来的人本主义,逐渐走向了远离神性的世俗化之路,在以人类为宇宙中心,以人性为万物圭臬的主导思想下,最终导致了20世纪人类的彻底迷失。这种迷失反映在哲学和艺术领域,就出现了哲学和艺术终结的历史局面。

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虽然呈现了西方人精神的绝望处境,但抽象艺术家仍不失为真理的寻求者。相比之下,以杜尚为先驱,包括诸多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等在内的后艺术,则全然宣告了世界的崩溃。随之而来的是艺术本身的终结。在阿瑟·丹托和卡斯比特的视野中,后艺术导致了艺术本身的危机。当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模糊之后,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间也失去了间隔。这实际上亦宣告了艺术和艺术家角色的终结。杜尚之所以最后选择放弃艺术而去下棋,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的事实。不过,相比沃霍尔对名利的追逐,杜尚无疑更像一个认真的艺术家,虽然他终结了艺术。

评论十五,哲学和艺术从未双双终结,而且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类。并且随着对哲学和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认知,原先很多没有列入哲学和艺术研究范畴的学术均已进入,这样的进入除了拓展哲学和艺术的空间,更为人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必然王国提供了指南。这和安迪沃霍,杜尚们没有必然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规律,是科技成果造福于社会发展而已。杜尚和安迪沃霍以及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终结艺术,只能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了艺术,亦即中国的诗歌所言“病树前头万木春”。

原文十六,

事实上,在抽象艺术与后艺术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关联性。也许,如果没有抽象艺术家对世界本源绝望的追问,现代艺术就不会真正进入后艺术时期。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家具有一种悲剧英雄般的气概,他们在“上帝死亡”之后仍然固执地追寻永恒的价值,因此,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叹!西方抽象艺术家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夸父式的人物。遗憾的是,他们都倒在了逐日的半途。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们不甘世界的沉沦而追寻心中的“上帝”。但抽象艺术家的“夸父式死亡”,却在逻辑上催生了后艺术。在蒙德里安和罗斯科的作品中,我们就嗅到了后艺术腐败的气息。蒙德里安和罗斯科的抽象艺术终结了绘画性,在他们之后,绘画已经没有继续的理由。在一个没有神圣的世界上,希望变成了绝望,艺术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于是,什么都可以是艺术;于是,艺术便成了无所谓的代名词。丑陋、邪恶、虚无、刺激、胡闹……,一切皆为艺术,这正是艺术事实上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当然不是抽象艺术家们的期望。事实上,抽象艺术与后艺术的精神实质截然不同。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总体上是对世界本源的理想主义呈现,是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具有难以磨灭的价值。但后艺术由于丧失了一切理想和标准,因此,终结是其唯一的结局。

评论十六,艺术之所以是艺术,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状事所能一言概之的。所以,在艺术的蜕变和发展甚至进化的进程中试图一劳永逸的以只言片句进行定义,并且理论的本质,就说明这样的人在认知上虚妄和自大,当他在实际中屡屡不能得到那个心中的愿景时自然就会迷乱和虚空。直至最后不是皈依宗教就是以死求快,不然他将永远将自己囚禁在那个“艺术即为宗教”的抽象困境之中,唯此,“终结是其唯一的结局。”而且必须尽快!!!

结论:

张羿的这篇文章中通篇向我们展示了抽象艺术的悲剧性,这也是他认识到的事件表象。这更是他迷乱和虚空的惆怅所在,因为心有所系,必被其困。自然成为了“囚徒困境”的最好囚徒,自甘自愿的被其囚禁。这也从其文章中轻过程,重结果的思维模式可以看到。这样的思维模式不仅仅囚禁了他的思想,更使其心志迷乱和虚空。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