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震:视觉呈现新尝试 注重细节体验 2012-12-29 15:21:0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蒙德里雷
由湖北美术馆、今日美术馆、99艺术网联合主办的“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于2012年12月28日上午10:30在湖北美术馆开幕。14:00在湖北美术馆艺术交流中心举办专题研讨会。以下为论坛发言嘉宾曹震的现场发言:

湖北美术馆今日美术馆99艺术网联合主办的“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于2012年12月28日上午10:30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担任策展人,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为学术主持,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62位当代艺术家以“水墨”为题材的作品200余件。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重要艺术批评家,于12月28日下午14:00在湖北美术馆艺术交流中心参加“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专题研讨会,进行重要的学术研讨。以下为论坛发言嘉宾曹震的现场发言:

“再水墨”的再不是重复,而是颠覆,是对传统的再借鉴与开拓,更具有当代感与国际化的特点。我们设计团队在创作之初的时候充分理解了鲁老师的策展观念,和鲁老师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我们首先在视觉呈现上有了更多的一些尝试。我们在整个展览过程中把展览的任务分车了三个阶段,首先第一个是“再水墨”的视觉设计和展览主题的切入,二是关于“再水墨”视觉形象传播方式,我们是提到了第二步位置,在当下这种新媒体的出新以及更多的移动互联时代的体现,让我们的设计不得不首先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来考虑视觉设计该如何呈现。第三,“再水墨”的项目实施。也就是它的展成、海报、前景画册以及衍生品等。

视觉形象有效的统一

首先,在这次展览的时候要有一个任务的归类,平面摄像部分分成情景海报以及主题设计,画册也是这次展览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把它作为独立的单位来考虑。第三部分是衍生品和其他,我们如何考虑把这三部分有效统一起来,它们有非常统一的视觉形象,应该有视觉形象系统。我们就这个观点切入,首先做整个展览的视觉形象,我们在图形处理以及一些形态上做了很多的尝试。这是大家看到的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和机理的调整以及它的位置大小,它的空间,以及对于一些给我们提字的处理。以及“再水墨”的很多关于空间感上的尝试,下面是我们对于“再水墨”这样一个关系上的探讨。

开拓视觉传播方式 打造当代展览互动新体验

我们和湖北美术馆一起探讨的时候就把传播方式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这次正在努力做的是如何把APP系统和当代的展览相结合。我们想努力起来打造一个当代展览互动体验的实践,下面是我们对于网络以及移动终端应用的尝试,现在还在做,因为关于APP的实施和审核比较漫长,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过程中,下一步会慢慢给大家呈现。这些是我们已经做好的一些视觉和构架上的东西。
   
    我们有一个思路。首先,我们应当有APP应用程序网络下载,大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大家的手机和IPAD上,大家在现场观看作品的时候可以通过APP程序,也可以通过现场的二维码的扫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与艺术家进行微博互动以及留言,通过移动互联方式能够与传统的观展方式有区别,传统的观展方式都是在现场看看作品,顶多有一个留言本,形成一个主动的跟艺术家的密切的交流,我们想通过APP程序,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通过移动终端方式来争取力求能够在展览过程中跟很多观者打造当代艺术的观展体验。

展览具体实施 细节呈现新尝试

首先看看这次展览的请柬,我们这次的展览在材料上做了很多尝试,首先这个展览的形态用了一个卷轴,这个卷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呈现方式,我们运用了不锈钢以及比较坚固的纸张,杜邦纸,这种纸张比较有韧性,不锈钢材料也更具有材料上的置换方式。这是我们当时的草案,大家已经拿到了实物的请柬,这是我们最终的方案,在过程中我们做了很详细的加工图纸交给厂商加工,甚至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用了很多切割方式,用了水钻,以及最后用了车床,最终做成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请柬。
   
    海报的设计我们也做了很多版式以及整个形态上的尝试,下面是我们做的很多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创作的一系列海报,还有画册,画册是我们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首先画册分了两类,把材料上分了两部分,一个是文本资料,一个是作品的图像资料。在当时创作之初的时候鲁老师曾经跟我们提过,如何把这个画册做成既有文集性质又有画册的形态,后来我们考虑了,首先把资料做了一些归类,首先在数量上做了很多梳理,在尺寸大小上有做了一些分配,最终我们用了一种特殊的装订方式,把这样两个形态组织在一起,大家最终手里拿到的画册是我们最后把这种画册以及文集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形态,这个形态大家可能猛一看觉得有点怪,大家拿到这个画册的时候第一感觉像是一个盒子里面放了很多文献和档案的素材,我们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做了很多小的变化,大家可以在画册的最前端可以找到每个艺术家的名字,快速找到每个艺术家的作品,这是我们的设计,我们的概念是想把这样一本画册做成可以载入史册的文档的概念,大家可能觉得是一个盒子里面放了很多丰富沉重的材料。

在具体的形态上,我们非常注重感受,关于画册保留了更多机理感,在切口部门保留了原始的状态,传统的书上几刀一裁变得很平整,反而变得冷冰冰的,这次的画册我们在边缘和边角处做了很具有自然性的感受,这和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很自然的交融点,给人的感受也是自然的,排除了冷冰冰的。画册书籍切口处保留了最原始的参差不齐。

(本文由99艺术网整理,未经发言嘉宾本人修改)

【相关阅读】

鲁虹:关于“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杨小彦:我们是“再水墨”么?“再水墨”是不是一个问题?

俞汝捷:“再水墨”恰好反映了一种“小康梦”

彭肜:再谈中国当代艺术水墨化倾向

 


【编辑:李杨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