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的艺术寓言 2013-03-01 10:47:39 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高萌萌
“窗(window)”这个词一般被认为来源于古语中的“vindauga”,意为“windeye”,即“风之眼”。《美国传统词典》中则认为“window”是从古斯堪的那维亚人自创的隐喻语“kenning”发展而来,意思是“换一种说法描述某事物”。

《站在窗前的少女》 达利 油画 104x73.7cm 1926年

《站在窗前的少女》 达利 油画 104x73.7cm 1926年

隐喻之窗

完成于1925年的《站在窗前的少女》是达利(Salvador Dalí)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达利曾受立体派的影响,努力将传统的技巧和基里科提供的范例结合起来,这使他的世界一下子变得纯洁无比。这是一幅极为写实的作品,根据安娜后来在她的书《萨尔瓦多•达利》中回忆:“这段时间,我哥哥无数次地画我的像。许多是对头发和裸背的单纯的研究。”在卡德隆兹的那所房子里,达利一次又一次地让安娜站到窗前,面向着窗外的大海。有的时候,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光线投射的角度,他会反复地让安娜调整位置。窗外一片清晰、明亮、宁静的远景,却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达利儿时记忆中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着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罗尼亚海岸,这些古老而令人伤感的风景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的绘画,可以说达利借用了这扇窗子,安排了一种回忆。

超现实主义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奇怪、梦呓般的形象诱发人们的幻觉,非凡的力量,吸引着观赏者的视觉焦点。对于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而言,意象还有着一种延伸性质,它自身会孵化出新的形象,立于画作之中,一如蛋孵出的鸟;《透视》正是这样一系列作品,表明意象自身所能延展出的独立意义,正是这种独立性才使画作具有了神奇的效果。窗子抑或说是窗口,带有一种潜意识出口的含义,成为超越本体意识的另一个空间,出现了其自己的生命特征,在某种主体失语的情境之中衍化成其自身的表达。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伴随着摩登时代,开阔的、金属框架的玻璃窗成了主流,而紧随而至的经济危机使窗后的风景迅速从沸腾转向萧条。作为现实主义画家之一的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最先把笔触伸向了美国公众最为真实的内心。空旷的土地,清冷孤独的街景,孤寂的男女,浮华掩饰下的空虚与失落,这些题材成了爱德华•霍珀成熟期作品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他对以住宅、旅馆、街景作为风景的主题一向情有独钟,广阔而毫无遮拦的大型玻璃窗将这种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暗夜灯光透过玻璃,利用光线明暗的强烈对比,表现空无一人的空间或沉默的人物正在酝酿中的情绪变化。在霍珀的作品里,窗子更明确地指代现代人生活的冷感和疏离。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型落地玻璃窗是“高质量生活”的象征符号。霍克尼(David Hockney)1961年前后居住在美国并有自己的工作室,《大水花》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块跳水板,下方水花四溅,蓝色水池对面有一把空椅,有正午时分的投影,池边有入水的虚影,背后的大玻璃窗映出这边未入画的投影,馆旁有两棵高高的棕榈树,更远处是浅蓝色的平涂。这幅画中人物具象是缺席的,但又通过跳水板、水花、椅子表明他的在场。画面凝固般静止,声音仿佛被建筑物吸干净了。巨大的窗户反射出的是单调冷漠直至平静的现代生活。

窗子,几乎没有做过艺术表达的重要题材,却总是潜藏在背景之中。有了窗子,内与外之间才产生了连接,风景与目光在进出之间有了更多的趣味。在创作过程中,它又变成沟通画家与现实之间的媒介,作为一个他者证明着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距离与关系,同时也被主体赋予了多样的含义。窗,因关系而存在。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