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画家杨述谈德中艺术交流
0条评论 2008-11-14 19:36:0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

      重庆画家杨述来到“德国大道”活动现场,与青年策展人倪昆、德国艺术家小杨(Jan Kucharzik)及约瑟夫(Josef)一道,在文艺亭举行的谈话节目中围绕当代德国与中国艺术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杨述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及艺术组织者,他就德中艺术交流等问题接受了本网提问。
 
问:您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我的苹果》,实际上想表达的含义是“我的苹果与你的苹果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必比来比去。”您是否认为没有必要将东方与西方,包括中国与德国的当代艺术进行对比? 
 
答:其实一直都存在这个问题,包括在60、70年代以及现在,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因为文化历来都是这样的,当一种文化很强势的时候,另外一种文化总是在识别一种东西,或者说寻找一种证据,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但是如果你从一个非常高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觉得这种东西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去钻这种小细节、牛角尖。
 
问:您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答:我认为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场”里面去拚搏和面对,从全球化的角度让自己的作品无论是从理论层面、学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这是主要的方向。如果单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那将是一个非常小的角度,每位艺术家都是要表达自我的,但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放在什么样的场合去解读他的作品,这点很重要。比如说美国市场,大概是目前中国艺术家唯一没有攻克的市场,但是它很重要,那么就多花点精力来做这方面的事情,让人家来接受你,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从商业的角度。
 
问:德国当代画家的作品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如何,中国画家在德国的接受程度如何?
 
答:德国的当代艺术严格来说有一种很严谨的保守,它有非常高的起点、非常厚的功底,另一方面也比较谨慎,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像其他欧洲国家如荷兰、法国,包括它的市场,不完全一样。迄今为止中国的艺术作品在德国被介绍的情况更多是汉学家在做,而不是专业圈子在做这件事情,因此可能更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在做。而在中国则更是这样,一种是政府层面的,配合某个活动举办画展等,另外一种是商业性质的,都不是学术的。
 
问:目前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拍卖会上价格不断攀升,有人认为这是福音,有人则说是灾难,是对艺术的破坏,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我认为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件好事。以前西方的文化入侵、推广首先都是从一个商业的角度,现在我们至少是拥有这个角度了,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与他们进行对话,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觉得要看艺术家怎么去把握,很多时候拍卖会的运作与艺术家是没有关系的。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编辑:贾娴静】

编辑:admin

标签
杨述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