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展出的还有出自迪奥先生本人、约翰·加里亚诺设计的高级订制服,Kris Van Assche设计的迪奥男装系列,还有Victoire de Castellane设计的迪奥高级珠宝,以及迪奥香水和配饰系列经典。这样的“混搭”,可见迪奥用心之良苦:“此次展览让中国艺术家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迪奥内涵,完美呈现迪奥在当代世界中重新创造的潜能。”
如此不惜血本的并不只是迪奥。几乎所有大品牌都必须“不惜血本”地往艺术圈里钻。谁叫他们是大牌!只是怎么钻?繁简与深浅就得各自拿捏了。借用美术场馆,是最为基础的环境营造。譬如Max Mara。继在德国柏林文化中心和日本东京森艺术中心之后,Max Mara名为“大衣!MaxMara,意大利时尚55年”的品牌回顾展2008年10月19日至11月12日在北京则选择了中国美术馆。展览以雕版、石版画、印刷品等形式呈现自公元1500年以来的服饰历史,同时精选出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70多件Max Mara大衣,以及国际时尚摄影师与名模合作缔造的Max Mara广告形象。同样的展品,不一样的地点,商品展和艺术展之间仿佛只是一转身的距离。而2008年春天,另一个意大利品牌Ferragamo亦选择上海当代艺术馆推出“不朽的传奇1928—2008” 展,以此纪念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品牌80年的历程以及和中国15年的发展关系。展品包括541件代表性作品,包括鞋履包袋、服装、围巾和珠宝,以及原材料、皮料和为著名客户订制的木楦。Ferragamo与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次合作早在1992年便开始了。当时Ferragamo邀请11位不同领域的中国艺术家在纽约店面做展览,同时还赞助了当时在纽约国际影像中心的一个中国影像艺术展。
的确,在美术馆里做展览是很多走“气质”路线的奢侈品近年来最爱的形式。爱玛仕(Hermes)的丝巾展分别于2007年9月在上海美术馆和2008年3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首次邀请中国画家丁乙为其设计丝巾,演绎西方奢侈品与东方传统韵律的碰撞与融合。导演李玉和舞蹈演员黄豆豆亦合作以丝绸为题的艺术短片《若汐》。丁乙设计的一款名为“中国韵律”的丝巾,成为爱玛仕第一款由中国艺术家设计的丝巾。借着这轮热闹,爱马仕推出号称融入中国元素的限量版丝巾,仅在2007年新开业的中国专卖店内发售。再早些的2006年,“乔治·阿玛尼George Armani30年回顾展”进了上海美术馆。除了美术馆,其他艺术空间也被时尚界青睐。阿玛尼化妆品进驻中国市场在北京798艺术区发布;香港最大的时装集团之一I.T在798艺术区内设置了展馆并为时装品牌举办展示活动……
其实,这方面的前锋是纽约的古根海姆(Guggenheim)美术馆。1996年它和Hugo Boss服装公司合作创办了Hugo Boss奖,奖励在当代艺术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艺术家。2000年时它举行了乔治·阿玛尼的展览。不久后其他时尚之都如佛罗伦萨、伦敦和巴黎等地的重要美术馆纷纷举办了类似的时尚展。而从2007年10月29日持续到2008年2月11日,洛杉矶当代艺术馆(MOCA)举办的“村上隆作品回顾展”,则更是延伸了展览的商业链。展出包含村上隆历年的艺术创作及其与LV合作过的一系列商品。LV针对此次展览,再次与村上隆合作生产了一组特殊商品“蘑菇男孩”(The Little Mushroom),并在MOCA博物馆中开设了一个LV门市,专门贩售。其中的限量版手绘Neverfull手包售价约为人民币3.5万元,而一般款只要人民币不到5000元。“我们的合作完成了好多作品,而且影响并成为众多人的灵感。”马可·雅克布说,“它曾经,而且持续是艺术与商业最佳的结合。”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