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 164cm×244cm 综合材料 2009年
迷失 179cm×244cm 综合材料 2010年
应:告别这个题材确切来讲是1995年,我认为西递版画属于当代艺术创作的范畴,它更倾向于现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的范畴,作品本身是有观念的,这种观念来自于生活,只是这个生活的语境指向发生了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初期,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在创作《西递村》版画时,大家还停留在一个文人的情怀语境中,用当代的方式诠释这个古村落。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则失去了这种语境,在九十年代整个社会走上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基本上是全民皆商这样一种状况,文化在九十年代被置放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大都在商业上,在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上,社会(精神性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清晰地看到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的不同,在整个九十年代,艺术家大多都是很失落以及不被重视的;随着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迈进国际平台时,人们渐渐开始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态势;国内的当代艺术在2000年的时候突然间引起了国际的关注,可以说2000年是个分水岭,在2000年之际中央下发了个一个相关文件,对当代艺术严于限制。2001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时,江苏画刊准备来报道,正准备报道的时候,收到中央的文件,禁止报道当代艺术,当时就是说涉及色情、暴力以及政治的均不能报道;但是,在我的作品中根本没有涉及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
回到现在这个话题,而艺术家不是以政策是否允许来创作,他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的演变来推进自己的艺术,到了九十年代面对商业潮流的时候,我觉得我必须选择另外一种直接和更为激烈的方式,如果还是像西递版面那么温和的当代艺术方式的话,则无法完全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和思考,所以我就采取了相对直接一点的方式,比如通过卖西递村契约这个方式来告别西递。
艺术锋尚:像您刚才谈到的艺术创作的转向,告别“西递村系列”是为了追寻更加符合当时个人对社会演变的思考和情结,可以说是您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九十年代末期,您的创作呈现方式愈加激烈,在作品中个人的思考更加具体和强烈;对此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