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齐:传统文化折射下的当代性探究
0条评论 2011-06-22 16:42:01 来源:艺术锋尚 

\

木板墙之二 110cm×155cm 混合材料 2009年

\

王者 167cm×244cm 综合材料 2010年

 

应:可以这么概括;其实从2000年砸玻璃开始,不断地走向尖锐、走向激烈。在上个世纪末的最后一秒钟砸了黑色,我很自豪自己当时所做的这个事情,作为艺术家必要的社会责任不能抛却;大家认为是一个搞西递版画的并不当代的艺术家却做了如此当代的事情,当时也是引起理论界的诧异,徐虹曾在研讨会上说到:一个把画面营造得那么美的画家,居然又把他的画砸了。其实,砸碎黑色是和我的西递版画一脉相承的,因为西递版画里面用了整块的黑,这个黑在创作中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到了这个世纪末,经过了这个十年,社会步入了国际化,社会也在现代商潮的变换当中,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哲学上面的演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相信,刚跨过的这十年是不一样的,我作为一个预言者把这个黑色砸碎了,而现在证明了我的正确性,这个十年完全不能和那个十年同论而语。我们现在再看当代艺术的话,在这个十年完登上了社会的平台,当时,我在砸黑色时也不知道会有今天这个局面,但是艺术家的感觉永远是正确和敏锐的。

 

艺术锋尚:虽然艺术家不能预言社会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艺术家对社会的这种触觉还是很敏感的,抑或这亦是艺术家对当下社会思考的独特方式吧!

 

应:艺术家对人类社会的感觉还是挺重要的,我在整个艺术创作方面的推进较大程度上凭着感觉来演变,我完全没有遵从任何所谓的法则和模式,我完全根据我呆在深圳这个偏僻的渔村所感触到的变化,我之所以称这个地方为渔村,因为它绝对不是文化的中心,更不是当代艺术中心,我的作品以及我所有的现状完全不落后于北京任何一个艺术家,现在的信息很便捷;目前很多艺术家来北京扎堆,我向来对此保持态度,保持我的独立性。我的观念不落伍于其它人,这个不落伍体现在我在一个偏僻的渔村不落伍,和这些艺术家呆在艺术中心不落伍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观念不落伍使我的作品和他们的创作也没有可比性,和整个北京圈子里的艺术家是不一样的,但所有的理论家也无法否定我作品中的当代性,无法否定我的超越性。这次我入选威尼斯双年展,更加证明了我是走在这个当代艺术的起跑线上的,但是这是以我的心态,如果我在北京,我又进入了他们这样一个心态;但是我觉得艺术就是要有差异性,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我从八五年走到今天,艺术创作中的整体思路一直没有变,一直在推进。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