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的艺术品金融化
0条评论 2011-07-27 09:56:05 来源:文物天地  作者:游勒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喻文益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认为,文化交易即是文化传播,因此,促进交易就是促进传播。要促进艺术品交易就必须充分发育文化交易市场。只有多市场的竞争,才能使交易更规范,保障不同交易环境下文化资产的保值升值,保障不同交易环境下拍卖行业的避险。因此,充分运用交易工具,才能使艺术品的交易价格和艺术品交易市场走向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

 

艺术品证券化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门槛,给了普通人投资艺术品的机会。董国强指出,“这种艺术品金融创新是有意义的。一场以艺术品为由头的投资盛宴最终并不会什么也不留下。有人指出,艺术市场急剧膨胀的资金很难直接落入艺术创作者的腰包,但事实上,资本的介入带来了新的商业和消费基础,并且能够在社会上培育艺术收藏的意识和风气,若干年后,将对社会的精神与物质双重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不具社会效益,汤炎非分析:“艺术品份额发行的收入归发行人所有,如何使用发行资金完全是他个人的事,与艺术品事业的发展和艺术品市场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艺术的收藏和欣赏不能分配,并且一般中小户很难获得回报,可能蒙受经济损失,造成社会不稳定;发行人可能操纵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庄家可能肆意炒作份额等,会扭曲艺术品市场价格和价值观,误导艺术家和艺术品爱好者与收藏者。”从社会角度来看,“开发艺术品份额交易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没有积极意义,反而会起到扰乱市场,误导投资者的后果,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天津交易所推出份额交易以来,离奇的市场价格,暴涨暴跌现象值得深思与警醒。”

 

问题

 

“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存在很多问题。”雷原坦承:“艺术品份额化其内在机制仍然依靠利益机制在驱动人们对文化事业的追逐,并且这种利益驱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转嫁危机文化的传播,这种利益驱动、转嫁危机的文化必然会影响人们是非观念的树立、道德素养的提高。艺术品份额化市场既有将多余资金疏导到文化产业这个蓄水池的泄洪作用,同时因文化艺术品的资本化又具有放大货币符号,制造新‘洪水’的作用。当今世界,货币符号的发行已经成为分配世界财富的工具,谁发行的符号多谁对世界财富就占有的多,这种趋势已势所难免。另外,艺术品份额化工具性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如有不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平台很可能成为宣传西方文化的平台;历史上已有定论的腐朽文化,也有可能被某些地方政府或某些企业家视为文化历史资源,借助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平台得以变现、传播,从而使这些腐朽的文化死灰复燃。”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存在的问题是“标的物单一,文化资源太少,档次不够;没有走间接交易,文交所提供的应该是一个平台,而交易活动应该由会员单位来完成;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同行,导致价格控制不住;支撑体系欠缺公信力;人才准备不足;监管不力。”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