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解析董元两幅山水画(图)
0条评论
2012-10-29 10:01:15 来源:东方早报
五代 董元 溪岸图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五代 董元 寒林重汀图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早期中国山水画“状物形”与“表吾意”两种范式的建立
十世纪是早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精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又存在着一种力图借助回归古典范式实现简略、抽象和书法性表达的逆向诉求。董元是率先同时践行上述两种取向的山水画家,可谓是树立了中国山水画的两大标杆:再现性与书法性表现。
序(何慕文)
基于《溪岸河畔》(1999年9月)和《中国绘画的真伪问题》 (1999年12月)两书刊行后十余年间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并未拘泥于董元《溪岸图》(约作于940年)或《寒林重汀图》(约作于970年代)的真伪问题。而是鉴于这两件作品长期以来作为董元仿作的构图与风格范本的事实,集中探究了两图所界定的风格变革。对于宋、元以降的中国画家而言,董元可谓是树立了中国山水画的两大标杆:再现性与书法性表现。十世纪是早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精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又存在着一种力图借助回归古典范式实现简略、抽象和书法性表达的逆向诉求。董元是率先同时践行上述两种取向的山水画家。通过对比两图的迥异之处,作者强调了东西方在求新、复古和自我表现的方式上所存在的基本差异。
编辑:江兵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