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谁在拍卖中国》:诺丁山上的大汉王朝
0条评论 2013-02-22 09:30:5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吴树

阿德莱德先生回答:“您以为只要是官窑瓷器就能够天价出手?拍卖行对拍品的运作有自己一套非常明晰的流程,什么时候拍什么东西?拍哪个国家的东西?拍什么时期的东西?他们都要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再像你们中国人所说的‘照图找马’(按图索骥),去寻找符合自己要求的拍品。您仔细分析一下,这几年元明清官窑瓷器身价倍增,成为市场上的宠儿,哪一样不是佳士得和苏富比先拿出一件拍出天价,经过试水后,再带动同类物品水涨船高?这中间还有商业技巧,东西再多,他们也不会全都拿出来一次卖掉,那样价格上不去。打个比方说吧,他们掌握了10只清代官窑花瓶,先会拿出一只瓶子来,放风说:‘迄今为止,存世量仅此一只’,孤品,那该是什么价?明年再拿一件出来拍,就改口说,‘迄今为止,仅发现存世两只’……”

听我的学生介绍,阿德莱德先生现在不但是古董商,而且还是一位在当地有影响的古董收藏家,甚至还在伦敦的一所大学兼任东方美学史客座教授。参观完他的古董店之后,我提出要去看看他的收藏品,开朗的阿德莱德先生高兴地满足了我的请求。

阿德莱德先生的古董陈列室设在位于伦敦郊区的一栋老别墅里面,如果说参观郁金香城堡的主人卡斯蒂伊侯爵的地窖曾经让我意外与吃惊,那么阿德莱德先生的收藏更加让我震撼。看上去阿德莱德与侯爵一样,都对中国古代文物情有独钟,不同的是,他的藏品更加专一于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帝国——大汉王朝。

说实话我很佩服阿德莱德先生,他虽然不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汉学家,但却通晓中国历史,甚至细分到陶瓷史。他说自己之所以如此钟情于汉代文物,是因为他认为大汉王朝无论在经济、艺术、文化上,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繁盛的时期。也不知道他从哪里统计到的资料,他说:“西汉时期的中国人,占有全球财富的26%,直至今日,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刷新过这一记录!”

“正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汉朝人的手工艺制品同样处于巅峰时期,这也就是我喜欢收藏汉代文物的基本原因。”阿德莱德先生说。在阿德莱德先生的指引下参观他的收藏是一种享受,流畅雄辩的口才、渊博的历史知识,都使得他的讲解非比寻常。

“实际上,到了汉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瓷器,在此之前,由于烧制技术不过关,瓷器的烧结温度很低,胎质也很粗糙,只是在陶器上面刷上一层釉而已,所以又被称作‘原始瓷’。汉代的瓷器釉色柔美、器型丰富,装饰感极强。你看,在这只普普通通的汉代青釉罐上面,除开装饰有两只怪兽耳朵之外,还在罐身的上沿刻划了内容丰富的纹饰。这是飞翔的凤鸟、这是流动的波浪。将它旋转360度,从不同的侧面我们都可以找到独特的美术构思。不仅如此,由于窑具的改进,这些瓷器的烧结温度可以达到现代瓷器的烧制水平,因此若用它敲打,还可以有音韵感。”阿德莱德先生一边说,一边抄起一只小木槌,分别在几只大小不一的罐子腹部轻轻敲打,果然发出不同音阶的清脆响声,就如同听古代编钟表演。

阿德莱德先生的藏品多得让人吃惊,简直就是一个“大汉王朝”。除开古董店里的东西之外,光是这栋别墅里的汉代文物就有2000多件,陈列室摆设800多件,另外还有整整两个库房专门用于陈放。这些文物器型丰富、门类齐全,足以见证大汉王朝由兴旺到衰败的全过程。其中有王朝祭天礼地的青铜重器和玉器,有朝廷重臣用于陪葬的成套精工玉器,以及大量制作精美的漆器、器型硕大的瓷器和红白黄三色陶俑。

“这件器物很独特,叫投壶,中国人也管它叫蒜头瓶,因为它的头部很象一个大蒜。它的作用是供宫廷贵妇和公主、小姐们投掷飞镖取乐。在一定的距离外,谁将飞镖丢进瓶子里谁就是胜利者。这个游戏难度很大,因为瓶口太小,内径仅有3公分。”阿德莱德先生真是个热心肠的绅士,凡是他认为我没看过的器物,他都会详尽地向我讲解。

“对不起,阿德莱德先生,能允许我问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吗?” 参观完阿德莱德先生的藏品后,我想应该把话题引向我需要了解的内容。我知道,当时我一定显得很尴尬,因为我毕竟不像吴先生是记者出身。

阿德莱德先生宽容地笑着做了一个“请讲”的手势。

“据我所知,您这些藏品在中国应该属于国家保护的重要文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弄到手的?”

沉默了片刻,阿德莱德先生的笑容变得有些勉强。

我越发尴尬了,自我圆场道:“请原谅,我只是好奇……当然,您也可以不回答我的问题……”

不亲历这样的场面,很难真正体会“英国绅士”这一荣冠的真正含义。在英国,尊重女性,是绅士们最重要的品质之一。阿德莱德先生是一名真正的英国绅士,他非但没有拒绝回答我这个不礼貌的问题,而且对我的尴尬也装得满不在意。

“我的藏品大部分是从伦敦和香港、台湾、日本,还有布鲁塞尔等地古董市场购买的,也有少数是直接从货轮船员那里买到的。早年,那些货轮船员从日本和韩国走私电器,藏在甲板或船舷底下带去中国,赚取其中的差价,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还很落后,不会自己生产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摩托车,产生了很大的走私市场。现在,这些东西中国都能生产了,那些船员就从中国带回一些古董卖给我们。”

“那样做不是风险很大吗?”我问。

“风险几乎为零。大家都知道,尽管中国政府经常强调打击文物走私活动,但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到西方各国、特别是进入英国和美国市场的文物一年比一年多,其中有些重要文物最终还会被送进各国博物馆。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中国政府早就宣布一切出土文物都归国家所有,这就迫使一些藏有出土文物的商人到国外寻找市场。加上现在中国国内市场赝品充斥,真真假假混作一团,就算是被海关发现,也真假难分、无法定罪,走私者顶多受到一些小损失!”阿德莱德先生真是个“中国通”,什么都知道。

“听说现在有许多唐宋以前的中国出土文物,通过一些特别渠道流入欧美市场,价格非常低廉是吗?”

“的确如此,原来买这样一只汉代青釉投壶,最少得花上一、两万英镑,现在只需要花十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原来买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最少得要五、六万英镑,而现在只需花上一件清代官窑器的几十分之一的价格就能够买到。就连这半件金缕玉衣,据说在中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而别人转让给我的时候,开价不到8万英镑。”

“为什么价格会这么低?”

“20年前,伦敦的中国古董市场是以欧洲收藏家为主,他们的收藏历史很长,收藏理念也更贴近藏品的自身价值。而现在的市场主导是中国人,他们似乎更喜欢按照拍卖行的诱导掏钱,去买那些完整的、漂亮的、比较贴近现代装饰风格的清代彩瓷。再加上这些时代久远的东西,很少没有残缺,只要有一点破损,他们都不会掏钱买,哪怕是把断臂维纳斯摆在面前,他们也不会多看一眼。但是我敢预言,这种现象不会长久,因为对于那些真正的收藏家来说,藏品的历史信息、审美价值永远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您现在急于抛出明清瓷器,目的就是腾出资金为下一轮新的炒作提前做好准备?”我问。阿德莱德默认了我的问话。

我接着问他:“那您认为再过若干年,明清瓷器卖空了,佳士得和苏富比还会拍卖什么?会不会就是您展厅里的这些东西?”

阿德莱德神秘一笑:“请原谅我无法回答您这个问题,得去问拍卖行。不过我可以告诉您的是,在伦敦,清代的古董再卖它10年左右应当没问题。但是我想,佳士得和苏富比没傻到每年在重复的拍品数量上做加法,因为他们比谁都更懂得文物的价格规律。一旦人们都知道了清代古董的真实数量,价格砝码肯定会偏向另外一边……”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