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分析与预测
0条评论 2013-02-27 13:19:26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首先表现在拍卖市场严重的造势与炒作。先是陆俨少、傅抱石,再是黄胄、吴冠中,成为被炒作出的天价画家,真品也免不了炒作风险,丧失理智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追高,高位套牢者不计其数。除了炒作造势外,拍卖骗局层出不穷。比如,拍卖商故意高价做局,虚高定价,利用“拍托儿”完成“天价做局”的暴力游戏。游戏一旦完成,上钩“大鱼”事后知道上当,但为了不知亏本出手,只能与做局者同坐一条船,形成了市场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近日,一则“鸿宝拍卖公司‘化身’鸿宝、弘盛、鼎藏三家公司,为拍品虚高估价,骗取高额图录费达数千万元”的新闻在业内引起热议。类似地,2009-2011年,“安徽汇德流拍事件”为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敲响了警钟。不法拍卖公司虚假鉴定、高估价格、以举办拍卖会为幌子借机收取高额图录费的欺骗手段层出不穷,无论是新卖家还是业内人士,往往免不了入局的困境。我国《拍卖法》第二条中规定:“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拍卖公司进行的拍卖活动。” 仔细分析发现,该法律仅适用于规范拍卖公司,对于非拍卖公司则不具有约束力。骗子公司便是是钻了《拍卖法》的空子。另外,由于现行《拍卖法》并未对拍卖行的保真责任作出硬性规定,导致不少拍卖行打开大门来者不拒,受利润刺激对赝品熟视无睹、自装糊涂、制假贩假、浑水摸鱼。 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拍出的祈志龙《消费形象37号》被作者本人鉴定为赝品;另外17家拍卖行拍出42幅杨之光的赝品;无独有偶,就连徐悲鸿所作的《九方皋》也面临着真伪之争。艺术品市场亟待一场去伪存真的革命。除了提高投资者的鉴别能力外,提高鉴定师的职业道德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统一的鉴定规定和标准,不少所谓的“专家”依仗名家招牌故作权威,乱开证书。在红包的利诱下,不少真专家彻底放弃了专业的判断能力,“王刚砸真品”则是典型的例子。而当道德与自律暂时无法完全实现之时,他律则显得十分必要。而如今,面对赝品、假拍、虚价等问题时,理应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媒体在为了广告收益选择沉默,相关部门则因为以法律不健全唯有逃避责任。而中国拍卖协会,则经常在监管上感到软弱无力。中拍协副秘书长王凤海表示,行业协会并没有行政处罚权,基本上只能依靠协会内部的纪律处分、警告等措施惩处相关公司。但目前中国的拍卖公司达到6000家之多,加入中拍协的只有1500多家,近2/3的拍卖公司游离于协会之外;此外,即便是协会的处罚甚至开除会集,也几乎起不到实质约束作用。因此,协会目前能做地只有继续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沟通,配合其对于业内的违法公司和事件及时处理。无论是舆论媒体,政府部门还是拍卖协会,其监督功能在拍卖市场都因主观或客观的因素无法发挥良好作用。

面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拍卖公司、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今年7月初,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强化拍卖专业人员征集鉴定责任,健全标的审核制度,严格标的报审管理,规范拍卖图录管理”。行业内部也采取了行动,例如广州皇玛拍卖今年春季举行了两个保真专场,承诺永久保真,创下了100%的成交率。可见,市场对于真品的希冀与强烈认同。如果市场赝品现象可以杜绝,那么艺术品市场将会迎来另一个至高点。

(五)国内资源流失

今年,艺术品市场发出了国内资源流失的感叹。4月的查税风波使得市场信心受挫,将内地画廊、拍卖资源推向了香港的自由港,此外,不容乐观的经济环境导致买家手中流动资金受限,对高价拍品望而却步。具体分析如下:

自今年4月IFAS艺术运输公司的高层被海关方面控制以来,艺术品查税风波不断升级,严重影响了市场信心。2012年4月8日北京诺亚艺术品运输公司负责人李某和部门经理被海关请去协助调查;5月8日《HI艺术》主编伍劲与民生美术馆何炬星被警方带走;5月17日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宇杰被拘。艺术品查税引起的风波如同多米诺骨牌,延伸至艺术品经纪人、当代艺术推手,并向国内拍卖行以及艺术基金、艺术信托等艺术金融资本领域倾倒。由于此次查税风波涉及面之广、范围之大以及问题之严重,在业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税率再高,大家都是不交或者少交的,艺术品大多体积不大,各种途径带进来就行了;其他税费也能避就避一些。但现在查得很严,对于价格动辄千万元的艺术品来说,负担相当重。艺术品除了6%的关税,还有17%的增值税(或营业税)和12%的消费税(根据艺术品类别、交易类型和艺术机构类型不同会有差别),还有许多经营费用,累计的综合税费率就非常惊人了。”知名艺术品经纪人翟健民说,由于受到今年海关查税风波的影响,不再为内地客户提供申报、尽管、打火漆印、送货上门等一系列服务,而只能负责送到客户在香港居住的酒店,因此直接导致了翟健民的内地客户流失。除了税收过高以外,据悉我国1949年公布的文物法,限制1949年之前的东西出境,而非限制其入境。现在的海关法则限制文物入境,与文物法相冲突。另外,目前高古瓷价格开始上升,今年春季在香港一件宋代汝窑以2亿天价成交,今年秋季还会有更好的器物出现在市场,但由于受到内地政策限制,这类瓷器并不能在市场进行公开交易。

2011年12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了《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自2012年起,将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绘画原件,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各种材料制作的雕塑品原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但降税不但没有引起内地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反而从今年开始,画廊、拍卖公司和藏家都开始纷纷抱怨艺术品税负负担过重。看来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关税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改变的,内地拍卖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相对地,作为贸易自由港的香港,不受内地《拍卖法》限制,对拍卖公司的要求少,有利于公司简单、自由发展,且几乎为零的进口关税极大吸引了内地的拍卖公司。除了今年10月北京保利、嘉德进驻香港外,荣宝拍卖等诸多内地大型拍卖公司也都在纷纷筹划赴港举办拍卖会事宜。但是有关专家表示,将原本一个市场一分为二,使得内地拍卖市场应该获得的收益和权益,拱手让给了香港。另外,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弱,内地买家手中流动资金有限,而市场拍品定价依然略高,导致内地买家只能望而却步。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