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及问题分析
0条评论 2013-02-27 13:28:40 来源:雅昌艺术网 

3.定价机制及其体系的结构,最大的问题是动力机制不健康

定价机制的核心是价值决定价格,这是一条主线。当下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价格的确立,并未有效反应其固有价值,价值、价格两者间的关联度不高,联系尚不紧密,更为严重的是,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正在形成一种固化的倒逼机制。所谓倒逼机制,主要是指市场并非由价值决定价格,而是通过价格的提升来标示价值。通俗地讲,就是在市场过程中,谁的价格高谁的价值就大,类似谁的嗓门大谁就有理。于是,迫使许多艺术家不潜心于艺术,而是热衷于炒作,利用自身的名誉与声望的提高,人为地提高陶瓷工艺艺术品的价格,从而标示其陶瓷工艺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近年来,这类现象在国内很多陶瓷工艺艺术家及其运作团队中是屡见不鲜的。

此外,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也非常值得注意。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价值判断体系的严重滞后,导致大量“跟风”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艺术家通过媒体虚假包装、宣传自身及其陶瓷工艺艺术品,以迷惑收藏群体的价值判断。这种基于信息层面的不对称现象,对于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的伤害是异常严重的。

4.退出机制及其体系的结构,最大的问题是发育不良

退出机制的培育与构建是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由于陶瓷工艺艺术品交易成本相对高,尤其鉴定成本过高,导致其存在的共同特性便是流通性较差,变现能力较弱,退出成本居高不下,相当多的陶瓷工艺艺术品存留在市场的中间环节,导致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基础不稳固。一旦出现“风吹草动”,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将会异常强烈。此外,由于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基础薄弱,终端消费能力的不足,使得很多高端陶瓷工艺艺术品长期处于流通的中间环节,未能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退出路径少、门槛高,除了工作室私下交易及少量的拍卖和展销活动外,其余交易模式严重缺失,大量收藏人士有碍于相关鉴定体系的不完善,对于陶瓷工艺艺术品收藏领域只得望而却步。

5.商品制度进化不完善,代工现象严重

众所周知,艺术品市场化的形成,主要经历了艺术品的鉴赏阶段、商品化阶段、资产化阶段与资产金融化阶段等几个发展阶段。与其他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演进趋势相仿,陶瓷工艺艺术品在商品化阶段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商品经济制度注重公平交易,其核心是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称,以及交易标的物的货真价实,而这也是目前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的缺失所在。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制假、贩假等现象频发也是市场商品化制度不完善的直接后果。此外,代工现象成为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最为严重的“公开破坏者”,它也成为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6.市场支撑体系不足,陶瓷工艺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进展缓慢,市场空间拓展受限

市场支撑体系不足主要表现在陶瓷工艺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的缺失。陶瓷工艺艺术品领域的交易很多都是维持在靠经验支撑的点对点的交易模式上。平台化的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模式始终难以实现,交易体系的公信力难以建立,这致使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中投资资本长期难以介入,从而导致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投资规模的拓展受到严重限制,陶瓷工艺艺术品收藏投资潜在需求难以得到有效释放。所以,我们看到,在艺术品市场信心受到影响的时期,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也会先期进入调整阶段,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放大受到限制。

面对市场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如何来分析一个艺术家或是艺术品的价值呢?这就需要运用分析工具来分析。

二、陶瓷工艺艺术品收藏中应掌握的分析工具

1.影响当下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在进行分析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分析工具的时候,我们应先了解当下陶瓷工艺艺术品市场价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一件陶瓷艺术品,除了市场保有量及实用功能的考量外,具体可以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

(1)职称与称号

职称称号包括艺术家的专业职称和社会称谓。具体如国大师、省大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市级)工艺美术师等。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职称称号对应不同的市场价格

(2)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包括艺术家的社会活动能力及媒体宣传力,以及艺术家就职单位的社会影响力,俗语称“码头”等等,很多时候,高的社会认知会造就不同类型的市场明星。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