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现状调查:当地政府无力保护
0条评论 2013-04-24 11:26:08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奚宇鸣

古建筑政府无力全保护 学者称勿纠结成龙捐赠对错

古建筑政府无力全保护 学者称勿纠结成龙捐赠对错

4月上旬,成龙要将自己收藏20年的安徽古建筑中的一部分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之事,引得舆论一片哗然。记者赴皖南古徽州(今黄山市),走进黟县、休宁、歙县、屯溪区、徽州区,探访瞻淇镇、岩寺镇、桂林镇、北岸镇、齐云山镇、渔亭镇、西递村、宏村、篁墩村、熊村、唐模村、呈坎村、关麓村、海临村、潜口村等一系列名镇名村,感受到古徽州文化积淀的丰厚和古建遗存的震撼。这里的古建遗存数量巨大,政府无力负担所有古建的保护,很多文保名单之外的、偏远山区的古建,正在自生自灭。有学者认为不应过多纠结成龙买卖捐赠古建的对错,他提醒了我们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徽州古建。

西递村:

明清石板路遭遇拆路换石

这两天,黄山市著名摄影家张建平一直在为阻止黟县西递村中更换明清时期老石板路奔波交涉、激动难耐。

2013年4月16日那天,张建平接到西递村村民电话反映:西递村中的大部分明清时期的老石板路正在被换成切割整齐的新石板路。张建平马上驱车来到西递,看到40%至50%的老石板路已经没了,新石板路更换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项工作从去年10月就已开始。

他看到,新铺的石板虽然整齐,板材的厚度却只有十厘米左右,原来的老板材有十五厘米以上的厚度,不少新铺的石板经游人走过后已经断裂。这些新铺的石板都来自江西九江,质量远远不如原来所用产自当地的“ 黟县青”。“黟县青”坚硬耐磨,不易碎裂,也是石雕用品的上好材料,曾经远近闻名。在当年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外地人都不远百里到黟县来采购这种石材。

“西递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原生态,带有岁月痕迹的石板路也是西递整体古建文化形态中的重要部分,是这里古朴宁静生活的标志之一,怎么能说换就换了呢?” 张建平不解而又愤怒。

他形容一个像西递这样底蕴丰厚的村庄的模样:古老的房子是她的躯干,大树是她的长发,石板路就是她的脚。“现在把脚砍去了,就是换上了金子做的脚,那也是残疾了。”

张建平立刻找到村里主要负责人交涉,希望改建时尽可能保护原来的道路形态,并将现场拍到的照片及相关文字通过自己的博客、微博发到了网上,希望引起关注。第二天,点击量就超过了百万,转发超过数千条。两天后,点击量已超过四百万。

对此,当地村民态度不一。赞成的说:“原来的路坑洼不平,应该修。”而反对的村民认为:“现在的路不如原来的结实,古老有古老的美,也没什么不好走的!”一个叫胡凤媛的村民无奈地表示:“我就觉得原来的路好,我们不同意有什么用,事前根本就没征求我们的意见。”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