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现状调查:当地政府无力保护
0条评论 2013-04-24 11:26:08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奚宇鸣

记者表示要购买老式徽派建筑,整体运到北方,商贩满口答应“现在就有”,然后问想要什么式样、价位的。要“ 官厅”(明清时代、最晚也是民国之前的官宦人家带前后厅的大房)价格就高,最好的每幢七八十万,差点的三四十万,二三十万的也有,最便宜的几万的也有,不过那是没雕花的,“什么价位的都有,大房子‘冬瓜梁’比一抱还粗”。

商贩给记者看了看手机中所存的照片:“这就是一幢要卖的房子,20万左右,看看雕花多好。”

“能到现场看看吗?”记者问。

“没问题,你真想买吗?想买随时可以去,不过要开车走三四小时的山路,现在黄山市周边几十公里内是没有了,都拆光了。”

“我要买了能运走吗?”

“整套房屋的木制构件都可以运走,砖头、瓦片你也不会要。我们可以帮你运到北方的任何地方。”

“卖房子你们当地政府能批吗?”

“能批,有的复杂些,不过我们能办下来‘通关证’,花些钱就行。”

“多少钱?”

“两三万差不多。”

黄山学院的方利山教授说,成龙捐赠的事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想成龙对与不对,毕竟那是我们法律还不健全时发生的事。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醒,就是如何做好现在的事。

“城镇化的结果,使得农民向往小城镇、小城镇的人向往大城市,徽派古建先天性的缺陷和年久失修,也让有些居民不愿再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边远山区的村民对古民居价值又不了解,这就给了一些古建贩子以可乘之机。对一些没进入保护范围的民居、古建和古建材料、构件只要给钱就卖。”

猪栏酒吧:

旧瓶新酒,名扬海外

西递村东仁让里,一幢在西递村中显眼的明代的三层建筑,却有着一个独特的名称和很高的知名度——猪栏酒吧。

约十年前,一对来自上海的青年诗人花了不到十万块钱买下了这幢房子准备“隐居下来”。这里后来之所以称“猪栏酒吧”,是因为房子前面就是一个猪栏。

俩人投资近百万将其彻底改造。起先,这里仅供亲友小聚,后来名气大了就开始对外经营,来客以中外艺术界人士居多。再后来,这里的客人90%以上都来自海外,基本上都是网上预订。房屋的大门终日紧闭,甚至没有一块牌子。“就是怕游客打扰这里住店的客人。”工作人员说。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