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此次改造工程的西递村旅游服务公司的一位副经理说,给道路换石板,是为在路下铺设电线、网络线和输水管线,原来的电线都是挂在房上的明线,当地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的,不安全。“这是上面统一安排的,你要问就去找镇里。”
4月17日下午,张建平又接到举报,老徽州地区另一处古文化名村——唐模村又要拆路换石板。他急忙给黄山市文化委员会的领导打电话反映,并马上赶往唐模村,坚决阻止了更换石板的行为。
被很多村庄更换下来的道路石板在当地古董旧货商眼中却是香饽饽。在古董店中,来自黟县的这种“黟县青”道路石板,好的每平方米价格在2000元以上,差的也能有800元至1000元。古董商说:“贵是因为黟县当地已经封山不让开采了。”而西递村中新换的来自江西九江的石板价格每平方米不到200元。
“没有原始的古朴、原生的状态和合理的保护,将来的徽州还有以往的美好吗?”张建平26年来一直致力于拍摄徽州古民居、古建筑,记录了十余万张徽州古宅的生存状态。
他希望在保护古徽州的文化遗存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性,多一份科学。
古建商店:
老构件老房子都有的卖
在黄山市的各区县,随处可以买到一对有精美雕花的明清门墩,最便宜的只要几千元。记者由黄山市区去黟县的路上,路过一个叫海临的地方,马路边几家销售古建筑构件、仿古建筑构件商店前的空地上,摆满了各种构件,远远看去十分壮观,其中有年代、雕花不同的柱础,成对的门墩,刻有纪念文字的石碑、石匾,成堆的古石牌坊上的条石,还有老宅的大门、窗棂等,应有尽有。
同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其中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构件占了大多数。古石牌坊上的条石,显然来自某个古老村庄。据了解,古徽州区域内有1022个古村落,几乎每个村落过去都有石牌坊,有的身份显赫的大村,石牌坊还不止一座,上千个古村就至少有上千座制作精美的石牌坊,现在整个徽州地区剩下的石牌坊只有100多座。很多石牌坊在“文革”时期等特殊历史年代被拆毁了,拆毁的石牌坊的构件被就地掩埋、遗弃或被村民挪做他用。这些年,它们又成了文物商贩牟利的“商品”,流散到各地。
看到记者为这些“商品”拍照,店铺的老板认为是新来的客户,热心介绍每件套“商品”的价格,因年代的久远程度、精美程度和稀缺程度而卖到几千元、几万元。
在西递村,很多村民开办的古玩店中,也都在销售数量可观的各种古旧柱础、门墩以及老宅的大门、窗棂等。
编辑:陈荷梅